6月6日21點22分,一支重340噸的特大型真空鋼錠在中國二重鍛造廠煉鋼車間3號真空鑄錠室澆注成功,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真空鋼錠。也是5.12特大地震以后,中國二重在“抗震救災、恢復生產、務求必勝”的攻堅戰中取得的又一成果,標志著中國二重的生產能力已恢復到震前水平。
由于地震對機器設備的損毀,中國二重鍛造廠要冶煉澆注340噸特大型真空鋼錠存在著諸多困難:一是生產組織難度大。由于煉鋼車間40噸電爐尚在維修階段, 340噸鋼水全部由80噸電爐提供,電爐從第一爐冶煉到最后一爐鋼冶煉的時間跨度長,最早兌入鋼包精煉爐的鋼水要在爐內等待10小時以上,容易造成跑、漏鋼事故;二是澆注難度大,鋼水由大包至中間包的澆注時間不易控制。在最后澆注真空鋼錠時,三包鋼水先后澆進座在真空室上的中間包,如果銜接不好極易造成中間包斷流,導致鋼錠報廢;三是化學成份不易控制。由于三包鋼水澆進中間包的時間不同,為解決鋼錠偏析,而要求各包鋼水的含碳量不同,控制起來難度較大;四是鋼錠重量超過車間起重設備的額定負荷。目前煉鋼車間最大的行車其起重能力是320噸,而澆注的鋼錠重量已達到340噸,超過負荷20余噸,再加上鋼錠模等附具,重量已達600噸,遠遠超過行車起吊能力,這些都為冶煉澆注帶來重重困難。
中國二重鍛造廠這次冶煉澆注的特大型真空鋼錠是集團公司新開發的鋼種,將用于直徑2200毫米超大型支承輥的鍛制,煉鋼人自豪地把它稱為“爭氣鋼”。為保證這支特大型真空鋼錠順利冶煉澆注,集團公司相關領導與鍛造廠、煉鋼車間的領導和技術人員多次召開技術分析會、生產準備會,對生產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進行了充分的探討,并針對問題逐一制定了應急預案,完善了相關的技術保障措施。車間機修工段提前對設備進行了嚴格檢查,確保設備運行正常、平穩,原料工段精心備料,為成功冶煉把好了第一道關口。鑄錠工段對澆注用的冶金附具進行了精心打磨,對中間包的水口、塞桿、塞頭都精心挑選,保證中間包在超長時間運行的狀態下打得開、關得住。為了解決行車超負荷的難題,車間技術人員改變傳統的鋼錠熱送方式,使車間現有的起重設備滿足了生產的需要。
6日上午,中國二重鍛造廠煉鋼車間共開動80噸電爐、150鋼包精煉爐和40噸鋼包精煉爐等三臺冶煉設備,各臺爐子的操作人員協同配合,拉開了冶煉“共和國之最”的序幕。
![]() 圖為真空澆注時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