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陜鼓動力開始網上申購,預計將募集資金15億元;2月2日,二重重裝在上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募集資金近25億元;2月9日,中國一重正式登陸滬市,募集資金高達112億元。
這幾家國有企業,都屬于重大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曾一度被冷落,甚至被遺忘。可以說,這些曾經的“老大難”企業能存活到今天,并受到資本市場垂青,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也是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挺進的必然。振興裝備制造業,關鍵在重大技術裝備。
讓我們看看這些企業生產的裝備吧。
陜鼓動力,鼓風機龍頭。主要生產透平壓縮機組、工業流程能量回收裝置、透平鼓風機組三大類產品,應用領域涉及冶金、石化、電力、環保、制藥等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中,工業流程能量回收裝置屬于高效節能環保產品,方興未艾的節能減排大潮,將極大地擴展陜鼓動力的發展空間。
中國一重,中國最大的重型裝備企業,也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中國一重生產的冶金設備、重型容器、核島設備、大型發電設備鑄鍛件等產品,應用領域包括鋼鐵、有色、電力、能源、汽車、礦山、石油、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及國防軍工。
二重重裝,我國核電鑄鍛件產品供應商,已經成功研制多種核島、常規核島使用關鍵設備和材料,主要產品包括高端冶金軋制設備、發電設備大型鑄鍛件、重型石油化工容器。
這些企業生產的設備,動輒幾千萬,如果中國自己不能生產,國外制造商漫天要價不說,有些關鍵技術裝備花錢都買不來。因此,這些企業的存在并強大起來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它們能生產什么,更在于中國制造的控制權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
重大裝備制造業是一個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設備制造周期長,資金占用量大,經營風險相對較大。進入資本市場,無疑會大大增加這些企業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譬如,東方電氣在汶川大地震中損失慘重,正是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順利渡過難關。
重大裝備制造企業加速進入資本市場,首先能夠緩解這些企業長期以來在資金方面面臨的沉重壓力,使之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術攻關上,從根本上提高核心競爭力。
當然,擺脫了資金的壓力,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要面對來自投資者的壓力。因此,對這些企業來說,有必要利用上市的契機,對企業的內部機制進行更加徹底的改革,切實提高運營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給投資以足夠的信心。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的前景無疑是光明的,但愿這些“老大哥”級別的重大裝備制造企業能借助資本的力量,肩負起時代的重任,讓我們盡早看到一個制造強國崛起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