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鋼鐵工業經過2009年的調整已呈現出趨穩向好的發展態勢,但為軋鋼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軋輥制造企業,則因市場拉動的滯后效應,將在2010年直面更為嚴峻的市場考驗。需求減少、訂單不足與成本上升、價格下跌的雙重壓力,逼迫軋輥企業不得不在眾多矛盾中奮力前行。
企業“吃不飽”
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鋼鐵產能過剩矛盾集中凸現,供大于求的市場形勢傳導到軋輥企業,訂單難求,開工不足的被動局面,已延續一年多。到了今年,因“無米下鍋”而“餓肚子”,更成為普遍現象。
一是鋼鐵行業產能特別是板帶材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需求低迷,鋼鐵庫存及軋輥備件庫存積壓嚴重。鋼廠的大量軋輥庫存尚在消耗之中。去庫存化,減少資金成本占用,成為鋼企降本增效的重要管理措施。同時,前幾年鋼鐵高速發展時期新建、擴建的軋輥產能又集中釋放,軋輥產能過剩的矛盾已遠遠超過鋼鐵行業。當前的市場供應狀況,也使鋼廠不像前幾年那樣,不必再擔心因軋輥不能滿足急需而導致軋機停產,已經用不著提前訂貨進行軋輥儲備。只要有軋輥訂貨的信息,眾多軋輥企業就會蜂擁而至,隨時滿足小批量、多品種、快節奏的訂貨要求。二是軋機現代化、自動化、連續化、數控化程度的提高,軋材生產線精益化生產方式的推行,軋輥質量性能及使用技術的不斷進步,使軋輥消耗逐年降低。如寶鋼熱連軋機工作輥噸鋼耗已到0.5公斤以下,冷軋工作輥噸鋼耗在0.2公斤以下,致使軋輥需求進一步減少。
據了解,去年初,一些大型優勢軋輥企業尚有部分上年合同需結轉,一季度初至上半年的排產計劃多少還有些眉目。而在今年一開局,便遭遇了“無米為炊”的困境,合同訂單嚴重不足已成為國內外軋輥企業面臨的最突出的難題。
軋輥價格跳水
軋輥的消耗量是由鋼材的軋制量決定的。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軋輥廠共有近300家,總產能在年產70萬噸以上。而今年我國的鋼材產量將在5億噸左右,按最高限每噸鋼材消耗1公斤軋輥匡算,過剩的產能也在20萬噸以上。再加上國際市場回升緩慢,鋼材需求萎靡不振,久負盛名的國際軋輥企業尚且裁員減薪,軋輥出口受阻短時期難以緩解,使國內眾多的軋輥廠擠壓在窄小的市場空間,為保生存,紛紛采取“讓利不讓市場”的營銷策略。各軋輥企業不計成本、不擇手段、不計代價爭奪市場資源,進一步加劇了軋輥市場競爭的白熱化、無序化,并直接導致軋輥市場價格“跳水式”的下跌。
軋輥業內部的無序競爭,同樣受到外部市場的擠壓。一是鋼廠面對過剩的產能,充足的供應,以及內控成本指標的剛性要求,將軋輥采購價格一壓再壓,在軋輥招標采購中低價格成為首選目標,先使用后付款的供應模式更是備受歡迎。二是上游原燃材料的價格上升,使軋輥的生產制造成本持續增高。
處在鋼鐵產業鏈中間環節的軋輥制造,既要使用大量鋼鐵材料,又要為鋼鐵企業提供關鍵備件和消耗性工具。目前的鋼鐵價格雖然緩慢回升,但畢竟是在上漲,而化鐵煉鋼的電力、能源以及運費的漲價趨勢已十分明顯,從而使是制造企業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壓力。許多軋輥產品價格已達甚至低于成本線以下。
合同訂單減少,市場價格降低,生產成本增高,讓軋輥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無利可圖,甚至賠本經營的市場,進一步加大了軋輥企業的市場風險,使本來就較為脆弱的中國軋輥業不堪重負,多數軋輥企業在較長時期內將會處于盈虧平衡的邊緣地帶。
結構需調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今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要實現經濟平衡較快發展,必須調結構、上水平,主要是針對我國工業技術含量不高,缺乏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企業研發投入不夠,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的現狀提出的。
這一問題在軋輥行業表現的尤為突出,一是軋輥產量規模大品種質量效益差。盡管前幾年大量的海內外資本涌入軋輥制造業,加快了裝備技術改造升級的步伐,使軋輥產品的質量技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大多以滿足市場急需的規模擴張,并沒有完全改變,個別超大型、高技術軋輥仍然依賴進口的局面,國內軋輥市場高端失守、低端混戰的現象仍然嚴重。二是工藝技術及管理水平亟待升級,一些先進設備生產出的產品實物質量提升空間仍比較大。特別是軋輥內在質量的一致性、穩定性較進口軋輥還有差距,軋輥表面質量非關鍵項次的質量瑕疵還未全消除,自主品牌建設滯后,目前軋輥行業尚沒有一家獲得全國質量獎和國家名牌產品的企業。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尤其是資金異常緊張更加劇了科研投入的缺失。長期以來我國的軋輥技術創新一直是模仿式的追隨跟進,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研究方面始終是個短板,原始創新能力十分薄弱,從而造成了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劣勢地位,國內市場的進口軋輥,尤其是一些高端軋輥仍占有相當比例。
2010年軋輥市場的空前困難,使眾多軋輥企業面臨著生與死的嚴峻考驗,但同時也給調結構、促升級、上水平提供了空前的壓力和動力。誰能率先變劣勢為優勢,誰就有可能在“重新洗牌”中脫穎而出,獲得優先發展的主動權。為此,中鋼邢機充分利用軋輥行業唯一國家級技術中心的科研優勢,進一步強化了軋輥材料基礎研究、軋輥成型新技術研究、軋輥使用性能模擬研究,加快了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研發推廣,并集成規模大、品種全、裝備優、科技力量強的綜合優勢,加深和擴大了與國內外最強勢鋼鐵企業的戰略合作,使目標大客戶的市場訂貨量占到軋輥訂貨總量的70%以上,更加突出了強者恒強、優者更優的市場主導地位。
隨著鋼鐵行業聯合重組步伐加快,集中度提高,要著力解決軋輥制造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矛盾,從根本上扭轉軋輥市場的困難局面,也必須改變一群小軋輥廠服務幾個大鋼企的不適應、不協調現象。服務于鋼鐵行業的軋輥供應商,也只有發揮大型優勢軋輥制造企業的市場主導作用,加快資源整合,規范市場行為,帶動全行業的科技進步和結構調整,才能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使軋輥企業在矛盾中前行,以自身的健康有序發展為鋼鐵工業的由大變強提供有力保障和優質服務。
合同訂單減少,市場價格降低,生產成本增高,讓軋輥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無利可圖,甚至賠本經營的市場,進一步加大了軋輥企業的市場風險,使本來就較為脆弱的中國軋輥業不堪重負,多數軋輥企業在較長時期內將會處于盈虧平衡的邊緣地帶。
結構需調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今年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要實現經濟平衡較快發展,必須調結構、上水平,主要是針對我國工業技術含量不高,缺乏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企業研發投入不夠,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的現狀提出的。
這一問題在軋輥行業表現的尤為突出,一是軋輥產量規模大品種質量效益差。盡管前幾年大量的海內外資本涌入軋輥制造業,加快了裝備技術改造升級的步伐,使軋輥產品的質量技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大多以滿足市場急需的規模擴張,并沒有完全改變,個別超大型、高技術軋輥仍然依賴進口的局面,國內軋輥市場高端失守、低端混戰的現象仍然嚴重。二是工藝技術及管理水平亟待升級,一些先進設備生產出的產品實物質量提升空間仍比較大。特別是軋輥內在質量的一致性、穩定性較進口軋輥還有差距,軋輥表面質量非關鍵項次的質量瑕疵還未全消除,自主品牌建設滯后,目前軋輥行業尚沒有一家獲得全國質量獎和國家名牌產品的企業。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尤其是資金異常緊張更加劇了科研投入的缺失。長期以來我國的軋輥技術創新一直是模仿式的追隨跟進,在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研究方面始終是個短板,原始創新能力十分薄弱,從而造成了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劣勢地位,國內市場的進口軋輥,尤其是一些高端軋輥仍占有相當比例。
2010年軋輥市場的空前困難,使眾多軋輥企業面臨著生與死的嚴峻考驗,但同時也給調結構、促升級、上水平提供了空前的壓力和動力。誰能率先變劣勢為優勢,誰就有可能在“重新洗牌”中脫穎而出,獲得優先發展的主動權。為此,中鋼邢機充分利用軋輥行業唯一國家級技術中心的科研優勢,進一步強化了軋輥材料基礎研究、軋輥成型新技術研究、軋輥使用性能模擬研究,加快了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研發推廣,并集成規模大、品種全、裝備優、科技力量強的綜合優勢,加深和擴大了與國內外最強勢鋼鐵企業的戰略合作,使目標大客戶的市場訂貨量占到軋輥訂貨總量的70%以上,更加突出了強者恒強、優者更優的市場主導地位。
隨著鋼鐵行業聯合重組步伐加快,集中度提高,要著力解決軋輥制造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矛盾,從根本上扭轉軋輥市場的困難局面,也必須改變一群小軋輥廠服務幾個大鋼企的不適應、不協調現象。服務于鋼鐵行業的軋輥供應商,也只有發揮大型優勢軋輥制造企業的市場主導作用,加快資源整合,規范市場行為,帶動全行業的科技進步和結構調整,才能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使軋輥企業在矛盾中前行,以自身的健康有序發展為鋼鐵工業的由大變強提供有力保障和優質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