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生死關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執行力與警覺度這個昔日的企業管理者的案頭口號,現今已成為企業度過危機的最后屏障,令無數企業家頭痛不已。
在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優化企業管理體制,提高效率,增強企業免疫力,提升執行力和市場風向的預測能力等諸多方面,專家分析了快半步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軟件在其中的作用。作為制約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要素,充分優化資源配置、切合企業現狀的管理模式是企業有效解決危機的根本,而在此基礎上,兼具解決問題的執行性與管理理念的前瞻性的管理軟件為企業實現執行力與警覺度的提升,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貢獻了力量,長期致力于企業管理研究的博科資訊公司資深研究專家分析說。
與傳統管理模式先比,管理軟件不僅僅是手工到信息化的簡單復制,作為在企業需求研究、上下游產業鏈分析與行業綜合分析等基礎上,形成的企業管理模式的優化,管理軟件在幫助企業鍛造持續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危機下暴露出的中國企業管理的嚴重缺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博科資訊董事長兼總裁沈國康向記者介紹,全國在金融危機中倒閉的眾多家企業的共同特征是,企業的管理體制不健全,沒有一套規范系統的管理制度,大多數企業是被動反應型的,隨著金融危機問題的沖擊,由經營者制定的新的措施卻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缺乏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對市場的前瞻性反應,從而導致企業逐步走向死亡。
隨著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進程的腳步的加快,在上下游產業鏈融合與業務對接等諸多環節,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將被企業管理者重新認識,并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在生產效率的提高、市場反應速度的加快、外部供應鏈的協調與優化,乃至品牌價值提升、渠道優化以及核心技術研發、企業發展戰略升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另外,原材料價格升高、人力成本上升以及利潤下降直接刺激中國企業呼喚先進的管理模式,循序漸進的管理模式變革成為中國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力的必然要求,與傳統的管理模式不同,管理軟件提供的切合企業發展現狀并兼具前瞻性的管理模式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青睞。
管理軟件在幫助企業鍛造高效管理水平,為客戶提供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方面,有著獨到優勢,業內專家指出,在金融危機和中國企業全球化的雙重背景下,軟件廠商應通過需求研究和技術創新等機制作出適合中國企業的軟件產品,幫助中國企業過冬的同時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而幫助企業獲得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這是軟件廠商的企業責任更是市場機會。
在需求分析層面,管理軟件廠商要對客戶所在行業和客戶企業做出前瞻性判斷,明晰客戶所處位置,所要達到的階段,以及在外部形勢沖擊下,企業本身面臨的管理理念的深層變革,并從分析結果中提取出需求模型,以此作為技術研發和產品化的基礎,博科資訊董事長兼總裁沈國康向記者介紹了快半步管理模式的提取經驗。同時指出,在此過程中,洞悉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狀況,對國外同類型企業的管理模式的研究也是軟件廠商需要做的功課。
有關專家認同上述觀點的同時從技術創新和產品化角度給出了建議,在管理軟件的七分管理,三分技術的產品特征下,通過將前瞻性的管理思想以技術手段融入產品,并通過可配置的模塊化組合切合企業的需求,實現管理軟件有思想,成為快半步管理模式能夠落地的另一必要因素。另外,軟件廠商應通過技術攻關在不向功能妥協的前提下盡量簡化軟件產品的操作步驟,實現功能性與易用性同步,這需要技術研發投入的加大,因為在保證功能的同時實現易用性是需要強大后臺處理能力的,在這方面國外的成熟產品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在面臨管理缺失的中國企業寒冬期,快半步的管理軟件不僅幫助企業立身,更好的抵御風險,而且通過前瞻性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循序漸進的變革,能夠幫助中國企業鍛造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