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素有“機器人王國”之稱。在制造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等諸多領域,機器人正在被越來越廣泛地使用,性能也在不斷提高。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機器人大約有95萬臺,其中日本就占了總數的38%,位居各國之首。
從全球來看,機器人產業化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1962年美國萬能自動公司制造的“尤尼梅特”和美國機械與鑄造公司生產的“沃薩特蘭”機器人分別在全球率先投入使用。日本從60年代后半期開始從美國引進機器人。在當時,由于擔心機器人的使用會剝奪人們的就業崗位,因此受到了行業工會的抵制,美國機器人沒有立即得到普及和應用。然而,在日本則不同,當時日本正值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勞動力不足問題非常嚴峻,同時,產業界對自動化的需求也很高,因此機器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危險等工作環境,也需要大量的機器人。1969年,日本成功研制出第一臺應用于生產的機器人,當時它被用于提取和搬運重物。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日本機器人的數量開始增加。從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的泡沫經濟時期,機器人數量激增。泡沫經濟破滅后,雖然機器人產量迅速減少,但機器人的出口卻有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2007財年日本機器人銷售額為5850億日元,其中出口額達到3730億日元。推動機器人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向海外發展的日本企業數量逐漸增加,同時海外的汽車制造商也開始積極地引進機器人,F在,日本機器人主要用于汽車制造業和電子機械產業。電子機械產業中的電子零部件封裝、半導體封裝、無塵室、組裝等領域占了機器人銷售額的一半。
日本的機器人制造商非常多,競爭也十分激烈。正因為如此,高性能低價格的機器人不斷地被開發出來。此外,在生產技術能力不斷提高及精確的設計規格要求下,汽車業和電子產業等大的用戶也紛紛同機器人制造商進行聯合開發。在日本,對零部件、傳感器、電機等機器人制造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元器件制造技術進行研發的相關產業的不懈努力,大大推動了機器人產業的不斷升級。同時,政府為了促進機器人的普及和利用,對使用機器人的企業實行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給予企業特別折舊、減稅、優惠貸款等措施。為了鼓勵機器人制造商進行新技術研發,政府也對其實行許多扶持政策,如優惠稅制、幫助融資等等。
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及企業的不斷開拓,近年來,日本機器人產業從整體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機器人的性能,通過“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目前已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智能化”的推進,機器人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促進了產品多元化的發展。如今,機器人正向著“小而有力”的方向迅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