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生富,是在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總經理。作為世界最大、性能最先進的15000噸級自由鍛造水壓機項目總設計師,他正與科技人員為水壓機參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答辯做著最后的準備工作。自己親手設計的水壓機有望摘得國家技術大獎,吳生富激動和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吳生富,一重集團總經理、省材料加工金屬壓力學科帶頭人、國家級特殊津貼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全國機械工業優秀企業家,2008年6月17日,又被授予黑龍江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 了解重工行業的人都知道大型水壓機的重要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重工行業水平。吳生富主持研制的15000噸級自由鍛造水壓機,一改以往的圓柱型常用立柱結構,采用了國內從未用過的方立柱結構,并在許多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它的建成開創了我國大型水壓機設計制造的新紀元,同時也標志著我國大鍛件生產能力躍上了一個新臺階。項目獲2007年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唯一特等獎。
1988年,吳生富在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研究生畢業,進入一重設計研究院從事設計工作。他在全面學習、消化吸收國外同行先進設計理論、方法的基礎上,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一整套一重自己的壓力機設計計算方法,并據此成功設計制造出90多臺套先進的沖壓設備,一躍成為設計師中的佼佼者。 隨后,他獨自研究開發出機械壓力機設計技術,為江鈴、慶鈴等重點汽車企業裝備現代化汽車沖壓生產線20多條,成功地指導設計制造出1000噸至2000噸系列多連桿壓力機90多臺套,實現了大型高精度機械壓力機的國產化。此外,他主持的國家重點攻關項目“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地下卷取機”、“包鋼四機四流大圓坯連鑄機”兩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包鋼四機四流大圓坯連鑄機”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他主持的鞍鋼1780五機架冷連軋機組,更是我國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上最先進的冷軋機組之一,為我國大型冶金設備主機實現國產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由于工作上的出色業績,1998年34歲的吳生富成為中國一重最年輕的副總經理。2004年,40歲的吳生富接掌一重帥印,成為中國一重的掌舵人。 上任伊始,在他的強力推進下,一重貫徹和實施了“期量標準”、“關重件”、“項目負責制”等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時間里,一重的商品產值從11億元增長到80多億元,在崗職工人均收入翻了近兩番,國有資產總量大幅增長,利潤水平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遙遙領先地位。 吳生富深刻地認識到,企業間的競爭已不僅僅表現為最終產品的競爭,更重要的是技術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競爭。 “技術創新是企業的生存之本、興盛之源”,吳生富是這樣闡釋技術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更是這樣身體力行的。為此,他高度重視企業的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工作。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重成功組建了我國以企業為主體依托的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改變了原有的技術創新格局,建立了新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了“構思一代、研制一代、儲備一代、生產一代”的創新模式和“一研(天津)、一院(大連)、三部、四所”的組織結構。同時,公司還加大了研發投入比例,以前每年投入比例均占全年銷售收入的4.8%—4.9%,2008年吳生富表示,隨著石油價格的高起,公司研發投入比例有可能增大到6%左右。這一切都為企業的科研開發和技術創新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現在,一重在天津和大連的兩個科研機構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研發設計鏈條,正發展成為新的技術創新基地。 在科技創新的支撐下,一重實現了鑄鋼支承輥、150噸空心鋼錠研制的歷史性突破,世界上最大的2000噸煤液化反應器研制成功。花大本錢投入的核電核導的研發也已見到曙光,研發出核電核導7個關鍵鑄鍛件中的6個,預計2008年底,完成全部研制任務。 目前,一重已形成了以千噸級加氫、核電、中子快堆容器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鞍鋼1780冷連軋機為代表的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和較強的競爭力。一重已成為國內接受軋機訂單最多的生產企業,鞍鋼、寶鋼、武鋼等客戶80%以上的軋機訂單交到了一重手上。 吳生富仍不滿足,在他心中還有一幅盛景:2010年將一重打造成國際一流的鑄鍛鋼基地。屆時,一重生產能力等級將會達到“7654”的世界極端制造目標:一次提供鋼水700噸、最大鋼錠600噸、最大鑄件500噸、最大鍛件400噸。而吳生富也必將成為中國重裝平臺上當之無愧的領舞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