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車數量也隨之水漲船高。我們看到了那么多汽車的時候,也不禁意識到了生產廠家背后的巨大產量。無疑,中國的模具行業帶動了汽車行業的發展,那究竟模具對汽車制造有什么影響,汽車制造業對模具行業又有什么要求。
首先,模具是適應大批量生產這個方向的,因此覺得將模具積極地、大范圍地應用于生產、制造當中,是工業、制造業的發展方向。 在以前上海牌汽車時代,上海、紅旗這些汽車的外殼都是工人人工用木榔頭敲打而成。現在大眾年產汽車50萬臺,試想如果還用人工的方法,怎么可能實現這一產量,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運用模具的好處在于可以降低成本,節省時間,提高生產效率,讓企業在競爭激烈的現在能立于不敗之地。可是,李教授也指出,目前,模具運用在汽車制造上的,還是塑料元件、車燈、鋼板外殼等配件。真正的汽車核心發動機還是采用切削技術,沒有采用模具技術。 除了發動機不能采用模具技術之外,汽車中使用的曲軸也是不能采用這一技術。原因何在?我們都知道采用模具成型技術的元件有一定的適應性,它本身要求比較薄,還要有一定的成型。像曲軸、連桿這樣有厚度,有直徑的元件,要運用模具沖壓還是比較困難的。現在最多能采用的還是先用模具造曲軸的毛胚,之后再采用切削進行精加工。 在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的時候,模具往往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現在很好精密的模具所能達到的精度大約在0.1~0.01毫米的范圍內,這個相比于之前的模具,精度已經算是提高了很大一步了。可是,象發動機這些元件,卻要求精度在千分之一毫米之下,甚至更小。所以,現在還不可能用模具完全替代切削加工。 模具現在自身的光潔度、粗糙度已經有了很大地飛躍。但是,模具本身也是機床制造出來的,制造模具本身的機床如果精度不能過關的話,那么還能要求制造出來的產品是高精度的么? 采用模具技術是當前適應激烈競爭必然的趨勢,提高模具自身的競爭力來適應市場的需要更是重中之重。切實提高模具的高精度,是模具行業發展的要求,也是汽車及其他行業的心聲。 (源自:太空模具網) 本田將提高海外零部件采購率擴大混合動力生產線
本田汽車公司CEO5月22日表示,將加大在日本本土生產汽車的零部件海外采購率,以使其本土生產在日元對美元匯率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仍保持競爭力。 本田CEO表示,通過減少零部件本國生產率等舉措,本田才能在美元兌日元匯率跌至1美元比90日元時,還能抵抗住。“目前問題在于,我們能夠從海外獲得多少零部件,可能的渠道將包括日本零部件商在海外生產的產品,以及海外零部件商的產品。” “ 我們摩托車的海外零部件采購主要來自泰國、中國、越南等地區,因此,我們希望汽車生產也從這些國家加大零部件采購。” 本田于一周前公布了一系列計劃,包括有效改進生產流程,并使公司順利應對日元持續走高及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 本田21日表示,將投資15.3億美元引入下一代的汽車生產工藝,并主要用于日本國內發動機工廠,及日本Yorii整車工廠,這一計劃將于2010年啟動。 本田將擴大混合動力生產線 在上周舉行的本田年中新聞發布會上,本田社長福井威夫宣布將擴大混合動力車型的產品線,預計四款混合動力車型的年銷售量將達到50萬輛。 本田表示,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現階段最實用的方法是混合動力技術。為了增強混合動力車型的產能,本田計劃在日本鈴鹿工廠增設混合動力系統電動馬達的新生產線。與現有生產線相比,新生產線在單位時間內的生產數量將提高一倍以上。新生產線將于今年年底投產,屆時日本鈴鹿工廠混合動力系統的年產能將達到25萬輛。 目前,本田正在研發一款全新的混合動力車,該車型將是采用兩廂五門設計的五座緊湊型轎車,外觀設計方面采用與新一代燃料電池汽車FCXClarity相同的設計理念。這款混合動力車采用“綜合電機輔助系統”,以發動機為主動力,在起步、加速等必要時以電動馬達輔助驅動。本田表示,這款車“將具備更容易接受的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