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是我市歷史上最精彩的華章,鄂爾多斯各族人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探索發展模式。投資規模日益擴大,促使工農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等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增強,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完善,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亮點一 規模擴大·渠道拓寬·結構趨優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上呈高速增長態勢,投資渠道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投資結構逐步優化。 ——規模迅速擴大,總量增勢強勁。改革開放30年間,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819億元,總規模由1978年的0.43億元擴大到2007年的885.74億元,年均增速達30.1%,總量居全區12盟市之首。 ——渠道拓寬、多元化格局明顯。改革開放完全打破了傳統體制下主要依靠國家財政的全民所有制單位單一投資渠道,有力地調動了各方面投資建設積極性,使非國有投資、民間投資逐步走向建設領域的舞臺,除國有投資外,非國有的集體、私營個體等投資異常活躍,不斷發展壯大,已逐漸成為直接投資的重要主體。我市非國有投資在改革開放到 “六五”末、“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時期分別完成4.27億元、23.4億元、147.7億元、73億元和524.8億元,占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也由“六五”時期的56.1%提高到“十五”時期的56.5%。 ——結構趨優、分配合理。改革開放30年間,我市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1978年的15:54:31調整為2007年的3.1:65.8:30.1。從產業分配情況來看,第一產業累計完成98.2億元,年均增長23.2%,第二產業累計完成1715.5億元,年均增長30.9%,第三產業累計完成投資1005.2億元,年均增長20.2%。 亮點二 產業化·品牌化·網絡化·信息化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投資總量的擴大,我市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更加堅實,投資在形成新的生產力的同時,也蘊涵著巨大發展潛力。 ——農牧業產業化、集團化。1978—2007年,我市全社會用于農林牧漁業的投資共完成98.2億元,占總投資的3.5%。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鄂爾多斯集團、東達集團為龍頭的絨毛紡織體系,以四季青農業開發公司、大力神牛業公司、內蒙古食品公司烏審旗分公司為龍頭的肉食品加工體系,以東達紙業公司、天驕資源公司為龍頭的林沙產品加工體系,以伊泰高科、億利科技為龍頭的藥材產品加工體系,恒源公司、賽烏素綠洲草業公司、億豐飼料公司為龍頭的飼草料加工體系,以萬正集團、嘉南油脂公司、三星公司為龍頭的糧油加工體系,以大草原乳業公司等為龍頭的乳業加工體系。與此同時,我市還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適草”的原則,精心組織實施了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一批國家重點生態建設項目,使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5%以上。我市在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的同時,把加大以水利為中心的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投巨資實施人畜飲水工程、抗旱水源工程、節水灌溉工程等。30年大規模投資促進了農林牧漁業的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 ——工業品牌化、競爭力增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一大批重點項目的建成,工業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7年,我市工業投資完成563.8億元,是1978年的4740倍,初步形成了以伊泰煤炭、準格爾煤田、東勝煤田為代表的煤炭采掘業,以伊化、億利集團為代表的化工工業,以蒙達、國華準格爾發電公司為代表的電力工業,以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公司為代表的紡織工業,以蒙西企業為代表的新型建材和優質金屬材料工業,以及以億利制藥為代表的醫藥工業等支柱行業。現在,我市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著名品牌“鄂爾多斯”進入全國最有價值品牌的行列,一批地區特色品牌“遠興”、“阿爾巴斯”、“東達蒙古王”、“蒙西”等也已馳名中外,促進了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 ——交通運輸立體網絡化。我市始終以發展“大運輸”為思路,按照“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堅持以“三化互動水支撐、基礎設施要先行”為指導思想,徹底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靠國家投資建設公路的單一模式,高速公路從無到有。30年來,全市先后建成了以東勝區和康巴什新區為核心區,109、210國道和四條自治區干線為骨架,各旗鎮公路為網絡的全市公路交通網,特別是包包頭 —東東勝 、東勝到蘇家河畔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實現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07年,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3825公里,鐵路通車里程達670公里,包神鐵路、豐準鐵路等建成通車,鄂爾多斯機場正式通航,一個立體交通網絡已經初步形成。 ——郵電通信業提檔升級。自1978年以來,全市郵政電信業務投資快速發展,總量由1978年的0.02億元提升到2007年的10.5億元,年均增長23.7%。在通信領域,相繼建成了通過光纜、衛星、數字微波等立體化信息傳遞通道。2007年末,全市城鎮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222部,農村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143部。 ——大流通發展壯大,旅游業生機勃勃。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產的發展與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市商業飲食服務業投資力度加大,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格局,連鎖、物流等新興業態迅速發展壯大。2007年,全市商業飲食服務業投資完成6.9億元,是1978年的近330倍。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市兩區、三個組團”核心區,以每天百貨、購物中心、民生廣場、北國新天地等功能齊全、環境幽雅的現代化大型商場為主要網點的商業購物中心,商業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改善。全市首家五星級賓館——鄂爾多斯假日酒店及鄂爾多斯飯店等高級酒店的建成,極大地提高了我市旅游接待水平。改建、擴建了的成吉思汗陵園及響沙灣、秦直道遺址、七星湖等旅游景區,進一步增強了城市旅游功能。 ——房地產業破繭成蝶,條件顯著改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市房地產開發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2007年末,全市已有房地產開發企業177家。房地產業累計完成投資163.8億元,年均增長64.3%,是1990年的2826倍。快速發展的房地產業極大地改善了市民居住條件!捌呶濉睍r期是我市房地產業的起步階段,共完成投資0.03億元,奠定房地產開發業的基礎。“八五”時期,房地產開發投資呈現出增長勢頭,完成投資1.06億元,占全市投資比重為0.7%。“九五”時期,我市房地產業逐步走向成熟,完成投資2.8億元,呈現出穩步發展的勢頭!笆濉睍r期,隨著我市鐵西區和康巴什新區的興建,房地產建設進入跨越發展的過程。全市房地產業共完成投資34.49億元,占全市投資的3.7%!笆晃濉背跗冢蟹康禺a業共完成投資125.42億元,占總投資的1.9%。房地產業對全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教育、文化、衛生事業蓬勃發展。2007年,全市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事業完成投資19.2億元,增長27.2%,是1978年的1066倍。其中,教育累計完成投資8.1億元,文化、體育累計完成投資9.7億元。新建、擴建了市中心醫院、東勝區醫院等醫療機構。到2007年,我市共有醫療、預防、保障等衛生機構318個,為全市居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興建了市人民體育場、市游泳館、網球館等多處運動場所,增強了全市體育場館設施的載體功能,為我市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亮點三 功能完善·品位提升 改革開放以來,鄂爾多斯市在發展和改造城市的軟、硬件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力度明顯加強,取得了突出的成績。30年來,全市在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方面累計完成投資642.1億元和43.3億元,大批城市擴建、改建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拓展了城市空間,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魅力倍增。在景觀綠化方面,我市堅持“雙增雙減”,不斷加大綠化投入,累計完成投資近80億元,做到一街一景、各具特色,運用現代化園藝手法,構建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整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