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造船能力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我國船企開始逐步加大制造高端產品的比重。從目前承接的新船訂單看,中型、大型以及高附加值船種訂單所占比重正日益擴大。據最新公布的國際造船市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船企2007年1月份承接新船訂單140萬修正總噸,占全球新船訂單總量的50%,首次超過韓國居世界第一。這一趨勢引起國際造船業界的廣泛關注。 大中型船種訂單比例增加 國外業界稱,目前,中國船企已向每艘造價達2億美元左右的LNG船建造市場發動攻勢。中國船企的目標是,最終實現進口LNG完全由國產LNG船來承運。中國船企將通過為國內承造LNG船,熟悉和掌握LNG船的設計和建造技術。 2006年中國LNG進口量達67.75萬噸,比上年增長1400倍。預計2010年中國LNG進口量將增加到1000萬噸,2020年中國需新建LNG進口接貨陸地設備站5~6個。國際業界分析認為,今后中國的LNG船需求量將迅速擴大,為中國船企提高LNG船建造水平提供市場支持。而中國船企在為本國建造LNG船的基礎上,下一步將積極競爭國際LNG船訂單。 韓國造船業界則認為,隨著中國造船規模的擴大,技術水平的提高,中國船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份額將迅速擴大,特別是所承接的訂單中,中型和大型船舶的訂單比例將會日益提高。 統計顯示,中國船企2000年所承接船舶訂單中,中型和大型船種所占比重為42.5%,到2005年已上升至74.5%,五年間提高了30%多。中國船企在國際船舶市場上所承接訂單構成比重也快速向中大型船種傾斜。2000年中國船企所接中大型船舶訂單占全球份額的8.2%(干散貨船不在統計之內),到2005年中型船種占4.9%,大型船種占25%。 中韓接單量差距逐年縮小 中國造船企業接單狀況的調查顯示,過去中國船企一直以干散貨船等低附加值船種訂單為主體,現在,中國船企在VLCC、LNG船和大型集裝箱船等領域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使韓國和日本船企的市場份額相對減少。 以目前每艘造價1.3億美元左右的VLCC為例,2004年中國所占市場份額就已上升至36.2%,與韓國所占39.0%的市場份額相比,差距大大縮小。在中國,最早承接建造VLCC的船企是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旗下的大連船舶重工,現在渤海船舶重工、長興造船等6家船企都已參與VLCC市場競爭。目前,中國擁有可建造VLCC的船塢9座,隨著船塢的不斷增建,2011年將達到30座以上,將相當于韓國船企目前擁有大型船塢(15座)的兩倍。 在LNG船建造方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滬東中華造船目前正在建造中國第一艘LNG船,容量為14.7萬立方米級,今年10月前后可完工交付。滬東中華造船已承接中國國內船東兩艘LNG船訂單,承擔從澳大利亞進口LNG的運輸任務。 自2004年以來,中韓船企1月份的接單量差距已開始逐年縮小。中國船企2007年1月份承接新船訂單首次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新船訂單總量的50%,超過韓國船企1月份承接新船訂單量的兩倍、日本船企的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