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經濟效益分析 2006年在國家宏觀經濟持續良好發展形勢的影響下,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經濟運行始終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產銷兩旺。據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經濟指標快報顯示,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較快,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明顯高于上年水平。 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明顯高于上年水平 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03.38,與上年252.40相比,提高了50.98點。從2006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變動情況看,呈起伏變動走勢。由于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全年的最低點和最高點均出現在上半年,因此起伏變動表現比較明顯,最高為311.46,最低為278.36;下半年雖然繼續起伏變動,但變動不大,基本在294.93~303.38之間。全年各月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雖有起落,但與上年同期各月相比,均明顯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從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構成的相關指標來看,與上年同比,除資產負債率和產銷率外,其余指標均高于上年水平(具體見表一)。 表一: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等指標比較 指標名稱 本期(%) 同期(%) 提高百分點 總資產貢獻率 12.59 10.80 1.79 資產負債率 55.47 56.47 -1.00 流動資金周轉率(次) 2.34 1.94 0.40 成本費用利潤率 4.95 4.19 0.76 產銷率 98.10 98.56 -0.46 凈資產收益率 11.91 9.47 2.44 資產增加值率 23.37 21.33 2.04全員勞產率(萬元/人) 32.43 26.15 增長率24.02產銷明顯增長銜接良好 2006年,汽車行業從2005年的低迷狀態中走出,產銷明顯增長,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產銷兩旺。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561億元,同比增長30.53%,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水平13.93個百分點,增長額為365.15億元,增幅同比提高38.94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896.62億元,同比增長31.73%,增長額為1661.24億元,增幅同比提高31.08個百分點;累計完成工業銷售產值6765.58億元,同比增長31.11%,增長額為1605.45億元,增幅同比提高27.51個百分點。 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產銷率為98.10%,同比下降0.46個百分點。從全年各月產銷率的變動趨勢來看,基本在96.56%~98.22%之間,產銷銜接良好。 13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于上年,一汽、上汽、東風仍占市場主導地位 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始終保持較快增長,增幅明顯高于上年水平。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648.68億元,同比增長31.87%,增長額為184..37億元,增幅同比提高21.31個百分點。 從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增長率變動趨勢來看,前4個月受上年基數影響,呈起伏變動,4月是全年的最高點,增長率達到46.64%;5~9月隨著上年同期基數的提高,基本呈小幅逐月回落走勢,起伏不大;10~12月又呈現小的起伏變動,12月的增長率為31.87%。總的來看,2006年主營業務收入各月累計增長率始終保持較快增長,增速明顯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從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的具體情況看,14家重點企業(集團)中,有13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于上年水平,且多數企業呈兩位數增長。金杯公司、廣州集團和重汽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在重點企業(集團)中最高,且均超過50%,分別為83.72%、52.92%和52.63%;一汽集團、長安公司和上汽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率也較高,分別為42.29%、39.27%和36.84%;昌河公司、北京公司、南汽集團、哈飛公司、東風公司、江淮集團、慶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依次為29.73%、20.47%、15.52%、14.26%、11.60%、11.38%和5.72%。東南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8.26%(具體見附圖)。 從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市場占有率情況看,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和東風公司仍占市場主導地位。2006年,一汽集團、上汽集團和東風公司三大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的份額分別占重點企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總量的28.46%、19.95%和18.14%;與上年同比,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市場占有率分別提高了2.09和0.73個百分點,東風公司下降了3.29個百分點。廣州集團、北京公司、長安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8.96%、7.68和6.20%;與上年同比,廣州集團和長安公司分別提高了1.23和0.33個百分點,北京公司下降了0.72個百分點。重汽集團和金杯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87%和1.60%,同比分別提高了0.39和0.45個百分點;江淮集團、哈飛集團、南汽集團、昌河公司、慶鈴公司和東南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78%、1.41%、1.30%、0.58%、0.55%和0.52%,同比均為下降,下降幅度在0.01~0.33個百分點之間。 利潤、利稅總額保持高速增長多數企業盈利水平提升較快 2006年在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系列政策影響下,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實現利潤、利稅總額始終保持高速增長,盈利水平高于上年。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54.15億元,同比增長53.25%,增長額為123.06億元,增幅同比提高93.14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利稅總額819億元,同比增長39.81%,增長額為233.19億元,增幅同比提高53.20個百分點。其中: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為233.85億元,同比增長48.79%,增長額為76.68億元;應繳增值稅為231億元,同比增長16.94%,增長額為33.46億元。 總體來看,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實現利潤、利稅總額擺脫了上年的負增長狀態,2006年利潤、利稅總額的增長雖前高后低,增幅有回落,但始終處于高速增長狀態。1~2月受上年同期較低基數影響,利潤、利稅總額增長率分別達到248.71%和129.97%,是全年增長率的最高點;3月隨著同期基數的上升,利潤、利稅總額的增長率均出現大幅回落,分別為104.45%和80.35%;4月在主營業務收入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利潤、利稅總額增長率出現明顯上升,分別為142.54%和88.39%;5~11月隨著上年同期基數的不斷增長,利稅、利潤增長率均呈逐月回落走勢;12月利潤總額呈上升走勢,增長率為53.25%,增幅比11月提高了5.24個百分點,而利稅總額仍呈回落走勢增長率為39.81%,增幅比11月下降了2.58個百分點。通過對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利潤、利稅總額增長率的走勢同2005年的利潤、利稅總額增長率走勢對比,可以明顯地看到,2006年各月利潤、利稅總額累計增長率均大幅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從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實現利潤總額的具體情況看,2006年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數企業盈利水平提升較快。而2005年則是企業盈利普遍下降,3家企業同比增長,8家企業同比下降——降多增少。2006年在14家重點企業(集團)中有8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保持較快增長,增速最高的企業同比超過了200%,增速相對較低的企業也超過了30%。其中:長安公司、重汽集團和一汽集團的增速在重點企業中為最高,實現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45.72%、93.20%和70.38%;北京公司、慶鈴公司、東風公司、上汽集團和廣州集團實現利潤總額的增長率分別為64.53%、61.45%、44.48%、33.44%和30.24%;江淮集團、哈飛集團實現利潤同比分別下降了11.52%和63.42%;南汽集團自4月扭虧后,繼續保持小幅盈利;東南公司經過努力在12月告別虧損,小額盈利,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4.41%。金杯公司和昌河公司仍沒有擺脫虧損的困境,金杯公司的虧損額同比有所減少;昌河公司的虧損額同比則有所加大(具體見表二)。 表二:2006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利潤總額增速比較企業名稱\項目 利潤總額增長率(%) 同比提高百分點(+/-) 2006年 2005年 北京公司 64.53 -78.35 142.88 東南公司 -14.41 -84.19 -69.78 金杯公司 虧損 虧損 - 昌河公司 虧損 扭虧 - 一汽集團 70.38 -22.86 93.24 重汽集團 93.20 5.37 87.83 哈飛集團 -63.42 15.66 -79.08 東風公司 44.48 -14.36 58.84 上汽集團 33.44 -50.81 84.25 廣州集團 30.24 -19.80 50.04 南汽集團 扭虧 虧損 - 慶鈴公司 61.45 -58.26 119.71 江淮集團 -11.52 27.63 -39.15 長安公司 245.72 -60.67 306.39 </P< p>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盈利能力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國家利好政策不斷推出,汽車需求回暖,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積極抓住有利契機,乘勢而上,調整產品結構、加大創新投入,使企業盈利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汽集團、東風公司、長安公司、北京公司、哈飛集團和南汽集團等企業緊跟市場變化,靈活應變,不斷調整產品結構,且加大創新投入,取得了明顯效果。其中:東風公司在乘用車方面先后投放了標致206、雪鐵龍C2、凱旋、本田思域、日產新天籟、軒逸等多款新品;北京奔馳國產300C推向市場反應熱烈,僅一個多月,就實現銷售量2188輛,體現了良好的成長性,奔馳系列產品銷售量也穩速增長;長安公司推出了馬自達3、沃爾沃S40、天語、長安奔奔等新車,其中奔奔是2006年自主品牌轎車領域中的一個亮點,在北京國際車展期間訂單突破3000輛,創造了同類轎車上市銷售的最好紀錄;哈飛集團推出了民意M408和民意1020A等新車型,2006年11月17日,賽豹V系作為中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轎跑車,在廣東、湖北、四川成功上市;一汽連續兩年進行的產品結構、成本結構、市場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積聚的能量開始釋放,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南汽集團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實現了扭虧。 重汽集團對現有系列產品進行了大幅度、全方位的品質提升和技術改進,如:底盤總成結構改進與提升、發動機總成結構改進與提升、電氣系統總成結構改進與提升、制動系統總成結構改進與提升、車橋總成結構改進與提升,以及HW系列車型綜合總成結構改進與提升等65項新技術;哈飛集團在民意車基礎上開發了民意客車加長型HFJ6391和一排半貨車型HFJ1020A兩種車,并根據國際市場需求推出了路寶、民意、銳意、賽馬車的改進型,增大了產品差異性,擴大了產品線。這些新技術的改進使企業的的產品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拉開了檔次,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使客戶的選擇范圍更寬,更加適銷對路。 應收賬款凈額同比下降產成品庫存資金上升較快 2006年末,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應收賬款凈額為351.80億元,同比下降0.83%,減少資金占用2.94億元,增幅比上半年下降6.30個百分點;2006年末,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產成品庫存資金為340.72億元,同比增長37.61%,增加資金占用93.11億元,增幅比上半年上升22.28個百分點。 2006年末,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應收賬款凈額、產成品庫存資金占流動資產的比重為21.20%,比上半年下降2.5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