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工委今天發布2006年度國防科技工業十大新聞,反映了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創新、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社會各界隆重慶祝中國航天事業創建50周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殲-10戰機首次公開亮相,L-15高級教練機首飛成功。目前,殲-10已 經裝備部隊。殲-10戰斗機對提高我國空軍防衛作戰能力,鞏固國防具有重大意義。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獵鷹(L-15)新一代高級教練機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高級教練機研制實現了“二代”向“三代”的跨越。
——秦山二期核電站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擴建項目破土動工。秦山二期工程是中國核電自主化發展的成功典范。標志著我國自主設計的大型商用核電機組CNP600已經成熟,具備了批量建設的條件和能力。
——船舶工業實現新跨越,完工量與韓國日本差距明顯縮小。2006年,我國船舶工業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三,出口總額比2005年增長近七成。全行業實現利潤比上年增加一倍多。手持訂單位居世界第二。
——兵器兩大集團公司主營業務雙雙突破千億元大關。實現了中國兵器行業由生存型向發展型的轉變,為實現兩集團在“十一五”末期進入世界五百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集成電路核心裝備研發與產業化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自主研發100納米大角度離子注入機研制成功,使我國成為少數幾個集成電路核心裝備制造國家,并首次實現銷售。
——國防科技工業多方位參與奧運建設成效顯著。如,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設計和承建了北京奧運壘球館、自行車館,承擔了奧運場館安保系統建設、奧運火炬燃燒技術研發等任務。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也都承擔了相關科研課題。
——我國首次顯露“導彈防御體系”概念。2006年,在第六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我國首次顯露導彈防御體系概念。形象地展現了導彈武器系統實施全面、有效防御的全過程。
——雷達院士毛二可及其創新團隊堅持自主創新幾十年,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先進事跡在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和北京市教育系統產生廣泛影響。
——“北航一號”發射成功。作為首枚由在校大學生獨立設計、制作、現場指揮、操作完成的探空火箭,其成功發射,體現了國防科工委所屬高校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培養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