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智能與綠色,轉型與升級”,圍繞這一主題,中國鍛壓網對鍛壓行業的規模企業進行了采訪,聆聽企業高層對鍛壓行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近日,中國鍛壓網記者采訪到了南昌齒輪有限公司 董事長 熊中平先生,請他為大家講一講南昌齒輪引進先進的韓國1600噸和3100噸兩條全自動熱模鍛壓力機生產線和日本萬陽450噸全自動精密剪切下料生產線,是如何化解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的問題的。
中國鍛壓網記者:熊中平董事長,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鍛壓網的采訪。南昌齒輪兩年前引進韓國1600噸和3100噸兩條全自動熱模鍛壓力機生產線,一條日本萬陽450噸全自動精密剪切下料生產線,在引進之前,南昌齒輪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從而決定引進這3條生產線的?
熊中平董事長:中國人口紅利已經進入“拐點”,勞動力緊缺問題日益突出,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嚴重制約企業發展,未來企業選擇走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道路,來實現高效的生產、穩定的質量和更低的成本,這成為產業革命的重要標志,即,用機器人紅利替代人口紅利是必然趨勢;加上能源緊缺問題突顯,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必須盡快采用閉式精密鍛造新工藝來提高企業贏利能力和競爭力。
在這樣的趨勢下,南昌齒輪做出了重要決策,于2011年成功投資6000余萬元,購進三條國外的先進鍛壓生產線,分別是韓國1600噸和3100噸兩條全自動熱模鍛壓力機生產線,一條日本萬陽450噸全自動精密剪切下料生產線。
中國鍛壓網記者:這3條生產線投產以后,在鍛造能力提升、節能環保方面,有什么顯著的效果?
熊中平董事長:這三條生產線實現了汽車變速箱盤類齒輪閉式精密鍛造,采用快速換模和自動鍛造,生產所耗用原材料可節約6%,模具費下降10%左右,采用天然氣網帶等溫正火爐,選用齒坯鍛件的余熱等溫正火工藝,可節約鍛件熱處理成本30-40%。自動化生產線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改善了工人勞動強度和安全防護等,同時震動和噪音大大降低,能耗指標也有所降低,使用無色環保脫模劑進行自動噴涂,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真正實現節能、環保的綠色鍛造模式,工藝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部建成后可新增鍛件產能2萬噸。
全自動熱模鍛壓力機生產線
現在,這三條線目前也成為了南昌齒輪的主力生產線,樣板化生產線。這三條線的順利投產,使得南昌齒輪原來3公斤以下的產品每月增加50萬件,設備單機產能每分鐘9件,日產17000件。這樣,我們在項目部署之初的設想,全部變成現實,也為我們江鈴集團和南齒日后建立樣板化車間,樣板化工廠提供了模板和思路。從這個角度來看,這3條生產線的引進,戰略意義深遠!
中國鍛壓網記者:從韓國和日本引進的3條生產線,現在的運行狀況如何?
熊中平董事長:事實證明,引進韓國生產線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生產線從引進到最后順利投產,只用了7個月的時間,目前也成為國內小型車自動變速箱齒形生產線中,比較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我們的設備達不到世界最先進的每分鐘20件產品產能,但目前每分鐘9件的回報率和生產成本卻是最經濟的。該生產線主要有三個特點:
1、模具成本在大幅度下降,采用國產模具材料也可以實現一次修換生產一萬多件。
2、模具更換時間每次只要15分鐘,待修模具可以放在模具維修車間修理,這樣大幅提高了設備開機率,提高了生產效率。
3、正常開機狀態,每條線只需要2名工人。人員成本顯著降低。
另外,我們使用的日本萬陽快速棒料剪切機,每分鐘可實現40件產量,解決了全廠7條生產線的下料問題,減少了約20人的下料隊伍,節省了下料車間和鋸床的投入,降低了日常人工和耗材成本。目前基本滿足全廠80%的小件下料任務,從長遠看來,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品質。
中國鍛壓網記者:聽了您的介紹,我們深切的感受到老國企煥發了新活力。在這里,中國鍛壓網祝南昌齒輪的發展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