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國鍛壓網記者呂洪亮。目前,精益生產管理在鍛造行業內備受關注。對很多鍛造企業管理人員來說,通過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這一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通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行業內對此已經有很多成功經驗,但也有很多“水土不服”的失敗案例。精益生產管理的真實效果如何,在中國企業開花結果又如何面對本土化的困局呢?我現在在中國鍛壓協會舉辦的首屆模鍛行業精益生產管理研討會現場,對本次會議的主講人匡水平先生進行采訪。
記者:匡老師,您好。據我們所知,您擁有日產公司鍛造專業精益生產管理高級培訓師資格,全球有這個資格的人也只有幾十人。您能否給我們具體介紹一下這個資格的來歷和含金量?
匡老師:精益生產管理高級培訓師,是由全球日產系統各工廠選派有一定潛力的專業人員,進行封閉式培訓2個月,在理論通過后,更注重實戰的訓練。受訓人員以在各自公司半年實踐產生的成果作為資格評價的依據,由日產專家組進行評價,合格率不足60%。目前評審合格全球不足200人(其中國內不足40人),分布在汽車行業各個領域。
這個資格有很高的含金量。擁有此證的人員,可以在日產全球任意企業供職,從事該方面的工作。
記者:匡老師,您研究精益生產管理已經有很多年了,您認為精益生產管理會給企業帶來什么具體的優勢?
匡老師:綜合來說就是速度的優勢。通過流程改善,表現在物流速度在加快,從而推動現金流的速度,企業對客戶的需求反應更加敏捷,拉近了與客戶的距離,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優勢。
具體體現在:庫存周轉天數降低、交付及時、提前期縮短、生產效率提高。
記者:精益生產管理思想傳入中國也有幾十年了,您認為精益生產管理在中國鍛造行業目前的貫徹和應用情況如何?
匡老師:很多企業已經導入精益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并且與國外同行的差距在擴大,主要表現在換模時間和模具一次使用壽命上沒有大的突破;標準化不足,缺乏穩定性;改善的持續性不足。
記者:很多國外成功的管理經驗到中國后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您認為目前國內企業運用精益生產管理最需要注意什么?
匡老師:企業缺乏的并不是精益方面的知識,而是從理論向實踐轉換的過程出現了問題。經理們需要的是一個清晰的路標,一步步地將企業引向可預期的結果。
記者:匡老師,感謝您抽時間接受我們的采訪。最后再問您一個問題,作為一個擁有豐富精益生產管理經驗的資深管理人員,您的最大心愿是什么?
匡老師:帶領一個團隊,將我們近十年的實踐中積累的經驗與國內鍛造行業的企業共享,推動整個行業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們的宗旨是:實作實效、伴你成長。
感謝匡老師接受我們采訪,給我們傳道解惑。精益生產被稱為改變世界的生產方式,希望這一管理思想能夠在我們模鍛企業開花結果,全面提高整個中國模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鍛造“網”世界,請持續關注中國鍛壓網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