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汽車蓋世網“汽車人才面面觀”系列訪談
“人才是企業經營之本,人才戰略是企業的第一戰略,當今企業的競爭已經從傳統的資本競爭進入到以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為主的知本競爭時代。因此,掌握知識的人才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人才建設對企業來說就是企業的生命線。”
對汽車企業來說,人才建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在我國汽車人才建設中,核心關鍵點是什么?車企該如何進行人才自主培養?作為“共和國長子”,一汽在人才戰略定位上又有何特色呢?在本期的“汽車人才面面觀”系列訪談中,記者采訪到了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組織人事部部長陳輯,與其就以上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
人才總量充足但結構不盡合理
陳輯直言,目前國內車企的人才總量是充足的,但結構不盡合理。“這主要體現在自主企業人才隊伍與外資企業有一定的差距。另外高端技術管理人才也有一定程度的短缺,還不能夠有效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
市場不缺人才,那么對于人才我們該如何去吸納與管理呢?
在目前的環境下,對于人才管理的重點,陳輯認為還在于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建立讓人才發揮能力的平臺,二是建立激發人才發揮能力的機制。“有了這樣的平臺和機制,企業就有了吸引鳳凰的梧桐樹,就能保持人才的高度吸引力。”
那么作為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汽車廠,一汽在人才管理與人才戰略定位上又有何特色?
“一汽以‘出汽車、出人才、出經驗,促進人•車•社會和諧發展’為企業使命,也決定了一汽的人才戰略。我們不光把人才看作我們經營的資源,更把人才看作是我們企業經營的成果。我們致力于構建人人能成才的人才培養選拔機制,針對技術人才,設計了專家通道;為了促進人才選拔的公平性,我們推出了具有一汽特色的經理人員選拔TAS測評體系等等,長期關注員工能力培養,引導員工在專業知識、通用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全面發展,快速成長。”陳輯表示。
人才自主培養重在實踐培養與培訓教育
就目前我國汽車行業的人才培養方式而言,陳輯認為還是應以自主培養為主,高端人才引進為輔的方式來進行。
“自主培養的重點在于實踐培養與培訓教育并重。”據陳輯介紹,就一汽而言,除了開展有針對性的大規模培訓以外,一汽每年都會根據公司的發展戰略,提煉人才培養的方向和重心,將戰略拆解為項目,以項目實踐為載體,以在崗人才開發(OJD)為手段,發揮直線領導的人才培養職能,進行人才的持續培養。另外,促進知識經驗的有效傳承,以及針對不同的群體特點去開展各項助力提升各類人員的管理能力的培訓項目也十分重要。
“近年來,我們堅持開展‘三個雙向交流’,即在公司內大力推進自主企業與合資企業、黨群部門與行政部門、基層單位與職能部門的崗位交流,推進復合型人才培養。”
“在人才激勵體制上,我們致力于為人才拓展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構筑了梯次分明的管理人才和專家人才的成長通道;為人才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構建了一汽特色的人才測評選拔體系(TAS);為人才激勵制定明確的標準,給予高績效人員以高回報。當然,人文關懷也是我們關注人才成長的重要方面,我們要求經理人員時時把握員工的思想和情感變化,通過經理談心的方式,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情,這也是人才留用的有力手段。”
下一步需打破多方人才交流壁壘
“目前的汽車人才隊伍整體具有較強的成長性,雖和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正在快速縮小。面對著新能源、互聯網、智能駕駛等汽車產業發展新趨勢,下一步我們還需加大各領域領軍人才的培養,還需全面提升人才的創新能力。”
當然,對于提升整個汽車人才隊伍的綜合能力來說,光靠車企一方發力當然不夠。陳輯認為,人才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橫向上需要政府、行業組織、高校、企業、社會共同發揮作用,縱向上需要關注人才成長的每個階段,要做好人才工作,需要調動上述各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希望行業協會能夠在了解國際人才布局方面對企業提供幫助,為企業的外部智力引進提供支持。建議加強高校與企業間的人才交流,可以是實際的流動,也可以是項目合作,以進一步提高高校對企業技術發展的了解,這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共同打通人才交流的壁壘。”
我的汽車夢
我的汽車夢,首先是我們國家早日成為汽車強國,汽車成為國家支柱產業,自主生產的汽車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汽車需求。其次是早日實現人才強企,人才成為企業價值的創造者,每個汽車人能夠在自主汽車產業的發展中實現個人的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