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交出了一份不理想的財報。 根據理想發布的財報,今年第一季度理想的收入總額為256億元,同比增加36.4%,但卻環比減少了38.6%。理想一直引以為傲的毛利率也出現了下滑,今年第一季度為20.6%,而2023年第四季度為23.5%。
![]()
同時,理想裁員的消息也不脛而走,一時之間,這份不理想的財報將理想推上了風口浪尖。 要知道,在2023年理想的表現可謂十分亮眼,不僅交付了376030輛車,更是成為了行業內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后第三家年度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在造車新勢力之中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然而,短短幾個月時間過去,理想卻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從前段時間的理想MAGE不及預期,到現如今的財報不理想,開啟裁員計劃等事件,理想也在多個社交平臺,成了很多人群嘲的對象。作為汽車界“微博之王”的理想汽車CEO李想,近期也鮮少更新微博,與此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得不令人感嘆,在這波流量的博弈中,理想終究是敗給了沉默的大多數。 理想的業績為什么變差了? 首先回答一個問題:理想的業績為什么變差了? 都說銷量是一家車企的風向標,這句話已經是汽車行業的萬能規律。 從2024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來看,理想的收入總額為256億元,車輛銷售收入達243億元,在其中的占比十分巨大,一季度的收入總額出現環比下滑主要是銷量的原因,在財報中具體分為兩個方面:春節假期影響、三月份訂單不及預期。 春節假期影響方面在汽車行業內已經是一個共識,由于春節假期導致門店營業時間較短,同時年前的銷量沖刺也會讓消費者需求放緩,因此一季度一般都是行業內的淡季,對每家車企幾乎都有影響,這一情況影響較小。 而真正導致理想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便是三月份銷售訂單不及預期。根據銷量數據顯示,在2023年3月份,理想的銷量達28984輛,遠遠低于2023年下半年的單月銷量,甚至相比今1月31165輛也有所降低。
![]()
同時,今年理想在研發、銷售、行政等方面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財報顯示,理想今年一季度的營業費用達59億元,同比增加71.4%,研發費用達30億元,同比增加64.6%,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達30億元,同比增加81%,然而銷量的失速卻讓理想的付出在一定程度上化為泡沫,大量的投入逐漸開始轉變為負擔。
![]()
最終,裁員、市值下滑接踵而至,理想也陷入了不理想的難題,成了許多網友群嘲的對象。 理想的轉型,錯了方向 接下來解答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會這樣? 很多人將理想銷量的失速歸結為產品切換的問題,但這只是其中之一,筆者將其主要歸結于三個方面的原因:產品切換失速、行業競爭激烈、用戶祛魅。 先看第一點。要知道,理想一直以來都是主打增程車的企業,更是一度把“冰箱、彩電、大沙發”搬到了車內,在行業中打造了獨特的標簽,引發很多車企效仿。 在2024年3月,理想開啟了純電MPV車型MAGE的交付,該車型作為理想切換純電車型的“探路先鋒”,被理想寄予厚望,然而最終的銷量卻狠狠打了理想一個“耳光”。 數據顯示,在2023年3月,理想MEGA的銷量很快遭到了市場的冷水,也讓理想陷入了輿論之中,到了4月,MEGA的銷量更是已經下滑到1145輛,遠不及上市前的預期。
![]()
在理想的內部信上,也承認了MEGA節奏存在問題,如此看來,本次由MEGA帶來的電動化之路,顯然已經走向了失敗。 事實上,在新勢力中,并不是沒有能源切換成功的案例,此前專注于純電動車的零跑就曾切換產線,發布了“純電+增程”戰略,不僅一舉扭轉了銷量頹勢,毛利率也實現了轉正。那么為什么到了理想就不行了呢?難道新勢力只能純電切增程,不能增程切純電嗎? 筆者認為,核心并不在于增程還是純電,而是在于理想的電動化轉型,轉錯了方向。
要知道,零跑之所以能扭轉頹勢,增程只是一部分原因,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在于零跑重新詮釋了何為性價比。因為在當時的零跑發布會上,除了切換方向,還進行了全系降價,幅度最高達到6萬元,而且新上市的增程車型,價格在當時的市場是當之無愧的“卷王”。 再反觀理想MEGA,高達55.98萬元的售價,在當前十分“內卷”的汽車市場中,遠遠高于別克GL8、騰勢D9等產品,甚至就連同期上市的小鵬X9也僅僅將價格定在了35.98萬元-41.98萬元,并且小鵬X9還有著后輪轉向技術加持,對比之下,理想MEGA的性價比實在是不太能打,同時其獨特的外觀造型也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最終導致了理想MEGA的失速。 再看市場競爭問題,要知道,理想之所以能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其開創了一個賽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冰箱、彩電、大沙發”,也就是極具舒適性的用車體驗和家庭出行體驗,這讓理想成功占領了用戶心智。
只要提起“冰箱、彩電、大沙發”,用戶就會想到理想,想到理想汽車帶來的舒適性和家庭出行體驗,這就是絲毫不講道理的開創性優勢。 然而,“冰箱、彩電、大沙發”卻并不擁有什么技術壁壘,也就是說車企很好模仿,隨著類似的車型越來越多,這種優勢也會逐漸模糊,尤其是問界新M7的出現,不僅搭載了鴻蒙智能座艙3.0和HUAWEI ADS 2.0,實現全場景和全天候的高階智能駕駛和智慧泊車,還有車載冰箱、彩電、大沙發等全屋智能配置,和理想的產品產生了全方位的競爭。 同時,如零跑C10、哪吒L等車型也陸續出現,也對理想造成了一定的祛魅。這類車型擁有以下幾個特點,擁有冰箱、彩電、大沙發,同時也有許多越級的配置,如四缸增程器、閃充大電池等等,并且價格集中在15元左右的區間,用戶擁有更低的購買門檻,并且也能享受到這些優質的出行體驗,堪稱一卷到頂,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拿它們與理想產品對比,理想的光環也開始逐漸暗淡。 多方因素疊加之下,讓理想離舒適區越來越遠,最終走向了尷尬的境地。 從進攻到防守 現如今,理想已經成了很多人群嘲的對象,看起來難免有些“墻倒眾人推”。 事實上卻并非如此,而是因為網上有太多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一書中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沉默并非沒有主見,而是因為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卻不能把觀點強加給別人,所以這類人最終選擇了沉默。 當理想如日中天時,我想網上一定也有不一樣的聲音,但是由于人們往往更加愿意關注活躍的人,導致這些人被我們忽視。 現如今,理想開始走了下坡路,之前擁躉的聲音自然也就變成少數派,理所應當的被人們忽視,沉默的大多數自然也就開始涌現,理想也從“微博之王”走到現在“墻倒眾人推”的現狀。 那么,理想究竟該如何改變“輿論”困境? 事實上,根本不需要改變,因為這些保持質疑的“沉默的大多數”或許從一開始就不是理想的用戶,而理想只需要穩住銷量,等到向好的聲音占據上風,沉默的大多數自然會再次沉默,這是互聯網的本質,也是人類的本質。
理想顯然也深諳此道,所以其戰略也從主動進攻轉變為被動守擂。 首先便是其切換純電的計劃暫緩,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理想方面表示將把純電SUV全部推遲到2025年。同時,銷售節奏將重新聚焦L系列車型,尤其是銷售主力L8在展廳中會重回C位。 對此,李想給了兩個原因,尚未建立足夠的充電站,以及沒有足夠的新展廳。雖然原因很充分,但仔細想想就知道,還是因為MEGA的失速以及外部競爭的激烈,讓理想不得不先穩住銷量的基本盤。 而穩住銷量的另一個辦法就是降價。在4月22日,理想官宣全線產品降價,L系列的降價幅度在1.8萬-2萬元,MEGA更是直接降價3萬元。同時新車型理想L6也正式開啟交付,依舊采用增程路線。 而隨著價格調整以及新產品交付,理想的銷量開始回升。車fans孫少軍表示,理想上周訂單繼續破8千,市場表現已經穩住。
![]()
由此看來,這波困境或許只是暫時性的,畢竟理想依然是新勢力中資金最充裕的那個,即使現在處于頹勢,但是等銷量回升之后,沉默的大多數再次沉寂,理想必然也會重回“微博之王”的位置。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