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能源“虧錢賣車”是常態。一眾新能源品牌中,現階段唯有特斯拉、比亞迪和理想實現了年度盈利。而其余品牌,要么靠母公司“輸血”,要么依賴融資續命。 最近,還未實現盈利的極星,再獲兩大股東輸血。11月8日,極星宣布業務強化計劃,目標是加速利潤率改善并減少公司的總資金需求,到2025年實現現金流收支平衡。 與此同時,極星表示,吉利控股集團和沃爾沃汽車向公司提供了額外的資金。其中,沃爾沃汽車提供了2億美元的新融資,吉利控股的一家關聯公司也將提供2.5億美元資金。 由此可見,和其他新能源品牌一樣,極星現階段的盈利并不好。 ![]() 圖片來源:極星汽車 高開低走的處境 2017年,極星汽車成立。同年,首款車型極星1在上海全球首發,位于成都的極星高性能電動車項目同步開工。 彼時,大家都將其視為吉利控股和沃爾沃汽車合力打造的新能源品牌,認為其主要聚焦中國市場。原因在于,吉利控股集團當時開啟了高端化轉型,在2017年發布了中高端品牌領克。但在新能源領域,其尚沒有涉及。在極星汽車發布時,吉利控股也是不遺余力為其站臺。 但極星主導者,實際上是沃爾沃汽車。不過,鑒于吉利控股集團全資控股沃爾沃汽車,極星與吉利關系也極為緊密。 背靠吉利,又有沃爾沃技術支撐,極星也算是含著“金湯匙”出身。但顯然其“生不逢時”,極星定位高性能品牌,次年極星1上市,定價145萬元。如此高的市場定位和產品定價,更多是起到為品牌定調的作用,對于銷量貢獻不大。 而且,當時的全球新能源市場,實際上發展并不成熟。即使是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年銷量也不過百萬輛,且主要以10萬級中低端車型為主,30萬+高端新能源市場還有待挖掘。面對依舊是燃油車占絕對主導的市場,極星作為百萬級市場的新人,試圖以新能源形成錯位競爭,也很難打開局面。 首戰不利,極星第二款極星2在2020年上市時,新能源市場的環境已開始發生變化。極星2起售價不到30萬元,相比極星1接地氣了很多。但那會,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市場頭部效應初顯,特斯拉在中高端市場一家獨大,比亞迪在10萬-30萬元市場銷量逐漸走高。 ![]() 圖片來源:極星汽車 特斯拉和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占據了先發優勢。同時,以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憑借“智能化”、高質服務等差異競爭力,逐漸在新能源市場站穩腳跟。面對這個完全不同于燃油車的市場,沃爾沃的“背書”影響力變弱。而另一有力支持者——吉利控股集團,已將精力放在自主業務的新能源轉型上。 至少在中國市場,極星的聲浪已變得極小。當然,極星是瑞典品牌,看中的是全球市場,主攻的是歐洲市場。但從整體銷量來看,極星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增速也緩慢。2020年,極星全球銷量不過萬輛,到2022年剛突破5萬輛。今年前9月,極星在歐洲市場累計銷售2.8萬輛新車,位于歐洲新能源車型銷量19名,而特斯拉Model Y以20.9萬輛穩居第一。 當然,隨著銷量規模的持續擴大,極星汽車基本面在持續改善。2022年,由于全年的交付量超過了目標(5萬輛),該公司的營收同比增長84%,達到約25億美元;凈虧損從2021年的逾10億美元降至4.66億美元;調整后的營業虧損收窄8%至9.14億美元。 但是今年受到軟件延遲和競爭加劇影響,極星上半年營業虧損為4.74億美元,同比下滑46%。彼時,極星首席財務官Johan Malmqvist表示,“通過我們采取的行動,我們的資金維持到今年年底。”極星還重申將需要籌集額外資金(可能是通過發行新股或債券)來支持運營,并確保公司的償付能力。 今年10月時,據彭博社報道,極星可能尋求融資高達10億美元,以應對日益緊張的資產負債表和持續的現金消耗。而如今,吉利控股和沃爾沃汽車兩大股東輸血4.5億美元,又能讓極星撐一陣子了。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