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23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在11月1日的汽車芯片分論壇上,納芯微電子副總裁姚迪圍繞新能源汽車,做出了關于汽車芯片供應鏈方面的思考。 ![]() 納芯微電子副總裁姚迪; 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姚迪表示,第一,這幾年來,新能源汽車開發迭代速度明顯加快,傳統汽車開發可能要4-7年,應用5-8年,然而現在迭代速度被大大縮短,可能只有2-3年。中國本土企業甚至更快,可能是1-1.5年的迭代速度。這導致芯片的整個技術迭代隨著汽車的迭代進一步加速。同時,整個供應鏈結構已經演變成網絡結構,不再是鏈式結構,這也要求芯片公司跟Tier 1以及主機廠,三方緊密合作,來推動產品芯片的技術研發。 第二,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功能快速增加,芯片的應用數量和應用場景也在快速拓寬,芯片需求數量呈現指數級增長,原來燃油車所需的很多機械部件,現在很多都被芯片取代。也就是說,電子架構已經由原來機器傳動,變成了傳感、處理、執行。 這會給未來帶來幾個變化。一是芯片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芯片供應量的保障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要思考如何保障供應;二是板基芯片增加,對芯片的可靠性、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姚迪指出,芯片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鏈,產業鏈很長,講究高度全球分工協作。過去幾年,產業鏈開始“逆全球化”,中間出現了很多斷鏈環節。不過,一個好處是,芯片的國產化趨勢已經非常明確,而且是不可逆的趨勢。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今年全球經濟比較低迷,各種黑天鵝事件頻發,通脹高企,這些都是阻礙整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反觀我們國家經濟比較穩健,出口比較強勁,尤其是汽車的出口,在大幅增長。 從社會層面來看,芯片產業鏈的人才結構,過去幾年一直處于結構性的供需失衡。隨著國家對芯片產業的重視力度加強,產業蓬勃發展,人才有望在未來幾年得到緩解,包括一部分外資企業員工的回流。 從技術角度來看,芯片屬于典型的“三高”行業——高風險性、高不確定性、高脆弱性。芯片算力往往涉及先進制程,不過泛模擬類芯片賽道因為不那么依賴于先進制程,所以“三高”狀況要好一些。當然模擬賽道也有相應的挑戰,更多的不是解決從“0到1”的挑戰,而是解決競爭力的挑戰,也就是如何利用現有的工廠能做出更加有性價比的產品,需要進行工藝上的打磨。 而針對當前第三代半導體中非常火熱的碳化硅、氮化鎵,尤其是上車新能源的碳化硅,姚迪指出,這些在全球范圍內產業鏈都尚未成熟。對于中國來講,在當前高速發展的市場驅動下,有望在碳化硅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趨勢是非常確定的,主機廠、Tier 1對芯片供應商的實力、產品質量的表現,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供應保障、完整的產品覆蓋能力,以及靈活性服務、定制化開發、系統級理解,都是主機廠和Tier 1選擇一家芯片供應商的關鍵因素。 此外,他還表示,“在傳統行業,尤其是芯片行業,一顆芯片用十年、二十年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模擬芯片基本不受制程迭代推進。往往國際上的大公司,芯片迭代速度并沒有那么快。在這個環境下,就是國產芯片的機會。”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