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媒體報道,歐盟在10月初宣布對產自中國的純電動汽車正式啟動反補貼調查。由于涉及公司數量較多,歐盟委員會采取抽樣方式確定最終調查目標。當地時間10月25日,歐盟委員會宣布,選擇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作為目標公司。 自10月4日起,所有在華生產并出口歐盟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需按照要求向歐盟提交問卷。問卷內容包含公司出口到歐盟的、在華的、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的純電動汽車數量和金額。 此外,歐盟還要了解產業鏈相關情況,包括公司鋰、鈷、鎳、電池電芯等供應商名稱。 若歐盟在調查中發現 " 補貼證據 ",將計算出相應的 " 平均反補貼稅 ",這適用于所有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不只是中國品牌,還包括在中國生產的大眾、特斯拉、寶馬等。 此前,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在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啟動了反補貼調查,但比亞迪將繼續推動公司在歐洲實現強勁增長。 日前有消息稱,寶馬公司也收到了歐盟關于其純電車型 iX3 的 "問詢",寶馬首席財務官在電話中向記者透露,寶馬須在一周內完成調查,向歐盟提供從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的投資、生產能力等詳細信息。 此外,長城汽車總裁穆峰在個人社交微博上透露,對于歐盟反補貼調查,長城汽車已經于11日第一個提交應對材料。穆峰稱,公司需要一個公平的、開放的貿易環境。同時,以長城汽車體系化的競爭實力,公司有底氣在全球市場贏得競爭優勢。 當然,并非所有人對歐盟調查表示贊同,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和保時捷集團的首席執行官(CEO)奧利弗·布盧默建議政界在對中國貿易行為采取行動時注意分寸。 布盧默在斯圖加特的一場活動上表示,“我們主張公平競爭”,但不應由此產生保護主義,因為這會導致更多的保護主義。此外,對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調查不應僅限于中國汽車制造商得到的補貼,而應涵蓋所有市場參與者。 這種種跡象表明,人們對歐洲汽車制造商與中國汽車企業競爭的能力感到擔憂,歐盟這一系列舉措也凸顯出中國電動汽車的崛起。中國是眾多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所在地,比亞迪和蔚來等車企正準備推出一系列具有價格競爭力的電動車型,以增加在歐洲的銷量。如果這些車型獲得成功,將沖擊Stellantis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等歐洲汽車制造商。(編譯/朝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