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廣汽集團發布公告,擬對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實施股權調整等重組事項。 ![]() 廣汽三菱公告(來源:廣汽集團) 據了解,重組完成后,廣汽三菱將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則將利用廣汽三菱工廠實現增產擴能,計劃2024年6月實現量產,建成后,廣汽埃安將形成基本產能60萬/年,助力埃安實現2025年產銷100萬的目標。 作為廣汽集團新能源轉型的主力軍,廣汽埃安的市場表現一直不錯,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埃安銷量再度突破5萬大關,1-9月累計銷量35.1萬輛,同比增長92.51%。而埃安目前兩座工廠的年產能為40萬輛,面對幾近翻倍式的銷量增速和50萬輛的年產銷目標,提升產能對廣汽埃安來說刻不容緩。 另外,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將由廣汽集團與三菱汽車、三菱商事共同持股,持續為廣汽三菱車主提供備件和售后服務。 實際上,廣汽三菱敗退中國市場早有征兆。 早在今年7月12日,廣汽三菱便發出《致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信中指出三菱汽車在華經營困難,因此廣汽三菱已經在6月份正式進入臨時停產階段,后期還將進行大規模裁員。另外,廣汽三菱在湖南長沙的工廠、研發資產已經由廣汽旗下新能源品牌埃安接盤。 從銷量上看,2017~2022年,廣汽三菱的年銷量分別為11.73萬輛、14.4萬輛、13.3萬輛、7.5萬輛、6.6萬輛和3.36萬輛,而在今年4月,廣汽不再單獨公布廣汽三菱的銷量,而是將其歸在其他一類。 廣汽集團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廣汽三菱的總資產為59.61億元,同期總負債卻高達59.53億元,也就是說,廣汽三菱在去年年底的負債率達到了99.8%,距離資不抵債已是半步之遙。 而在去年9月,廣汽還曾向廣汽三菱提供了10億元的貸款支持,即使是在今年6月,廣汽集團也發布了《關于向廣汽三菱提供委托貸款的公告》,公告稱廣汽集團按股份比例提供不超過9.42億元人民幣委托貸款。 廣汽三菱之所以銷量大跌,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新能源轉型近乎停滯,無法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據了解,廣汽三菱目前僅推出一款純電SUV阿圖柯,其外觀、動力幾乎與埃安V十分接近,但是在價格上卻比埃安V要高出2萬多,這也直接導致其去年總銷量僅為631臺,今年2月份更是僅售出兩臺。 另外,廣汽三菱遲遲未能推出更多新車型。自2018年起,廣汽三菱的燃油車產品就停留在“ASX(勁炫)、歐藍、奕歌”這三款,而到了2022年,燃油車只剩下歐藍德一款。 廣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由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三方合資經營,合作年限為30年,注冊資本19.47億元,而如今僅過去十余年,不到合作年限的一半,廣汽和三菱便一拍兩散。 值得注意的是,三菱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進入中國市場,彼時進口的主力車型為中型卡車,隨后和五菱汽車前身柳州微型汽車廠合作生產了L100型面包車,緊接著還和一汽進行合作生產商用車,另外,三菱與中國合作生產的發動機曾被中國多家自主車企采用。 不過,三菱前期與中國車企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以技術轉讓的方式入股,直到2012年和廣汽正式合資成立廣汽三菱,才算步入了新的合作階段。2016年,廣汽三菱逐步走向巔峰,其第三代歐藍德車型曾月銷過萬,2018年,廣汽三菱銷量達到14.4萬輛,不過從那之后,廣汽三菱便開始走下坡路。 總的來說,廣汽三菱的倒下并不意外,在新能源浪潮之下,廣汽三菱非但沒有加快向電動汽車轉型,而且在燃油車方面也是近乎處于擺爛的狀態,加之今年汽車行業的內卷趨勢,廣汽三菱出局乃是必然。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