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發布了一段視頻,某汽車貿易公司倉庫中,多輛豐田旗艦氫能源車Mirai滯銷積壓,整齊劃一的幾排新車無人問津,滿身灰塵。豐田曾一度稱氫能源僅產出水和氧氣,是終極的清潔能源,但隨著豐田認命大舉押注電氣化,其口中光明的氫能源未來慘被無情拋棄。 ![]() 房地產界有“爛尾樓”,某程度上,它們也可以被稱為“爛尾車”。眾所周知豐田一直不喜歡電氣化,氫能源是豐田大力推進的新能源類型,但如今豐田所大力宣傳的氫能源未來不如外界所愿,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是價格,目前在售的Mirai為第二代,有著和亞洲龍差不多的尺寸、性能和行駛質感,但在國內的售74.8萬元起,這個預算能買三臺亞洲龍,再附送一臺RAV4。 第二是補能設施嚴重不足。根據香橙會氫能研究院數據,國內現運營加氫站數量353座,目前在建加氫站15座,規劃中加氫站數量291座。相對應地,目前國內充電樁保有量已突破720萬臺,而別說發展最成熟最方便的加油站了。而且,加氫還不比想象中便宜,加300塊的氫氣能夠跑780公里,和省油一點的燃油車相當。 當然,Mirai屬于豐田的試驗性產品,不能武斷問罪。據悉,Mirai的國內月銷量在兩位數上下,也證明了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豐田氫能源也許在部分人心中還留存著希望,畢竟豐田還在投入研究,加氫站也慢慢在配建,那么下面這個例子則詮釋了什么叫做徹徹底底的爛尾車。 ![]() 10月9日,威馬已申請破產重整。兩天后有不少車主反映,威馬車機和手機鑰匙全部用不了,貌似進入停服狀態。2023年中國人的至暗時刻,可能是買了房子,房子爛尾,買了車子,車子爛尾,人生最大的兩筆消費打了水漂。 目前,有知情人士稱威馬董事長沈暉確已不在國內。9月初,沈暉借口參加德國慕尼黑車展,隨后轉機直飛美國紐約,遠走海外,其家人也于此前遷居美國,留下高達近400億元的投資和債務,以及被停發工資的817名威馬員工。 “人家就是賺一下風口錢,誰想做百年企業?”有網友質疑:“新勢力造車非常容易死,但這之前還沒死過這么大的。” 確實,這和恒馳的失敗不同,恒馳還未走到大規模交付的環節,負面影響都是止步于車廠和員工的內部矛盾,問題容易集中開展解決。而威馬這種正常交付運營幾年的大廈倒下了,意味著苦了真金白銀掏腰包支持的11萬無辜車主,而他們遍布社會各行各業,影響規模大得多。 要知道,部分造車新勢力車型主打的智能化功能并不是集成在車子里面的。例如語音識別、遠程控制等都需要依靠云端服務,一旦服務器關閉,相應的聯網服務就會消失。而作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和消費者買他們產品的主因,這些功能卻在大廈傾倒之后隨之被沒收。 ![]() 因此,買新能源車,變成了一場對車企穩定性的考驗,付出的代價卻是消費者買單。但對于傳統車廠來說,他們依然在為已經賣出10-20年的老車們承擔質保和召回的責任。哪怕在 2023年,只要你想,你依然可以從4S店買到寶馬E46三系的任何零件。 這一系列事件也提醒我們,選擇一款新能源車需要更加謹慎。而政府層面上,可能不久后就會出現一些針對初創車企破產方案,比如設立專項基金、推動破產重組并購等方式,減少相關損失。 新能源車是未來,但未來要可控。到時,我們也許不需要聞“新能源”而色變。 ![]() 早在2016年,政府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根據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到200萬輛以上。 在國家鼓勵新能源發展的當年,新能源賽道頓時成為面對海外巨鱷的破局之法,新勢力獲得多方資源很容易也很快速。但長遠來看,車企要避免動輒采用激進的戰略,應該在經營上腳踏實地,更為消費者考慮。 如果企業精神不存在了,不管是氫能,還是太陽能或核能,總會出現第二個威馬,第三個賈躍亭,第四個許家印。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