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的發展瞬息萬變,那些存在于科幻電影和小說中無所不能的交通載具,萬物互聯互通的智慧生活場景,似乎正從暢想走進現實。在產業協同努力下,現有的汽車產品正在突破桎梏,從底層構筑智能根基,打造與此前汽車產品屬性截然不同的新產品。 創新領域往往伴隨著新的挑戰,諸如技術、投入、成本,以及至關重要的安全性等方面。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汽車安全的定義在不斷拓展其邊界,其中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成為產業重點關注的領域。 前不久,由德國萊茵TüV集團(簡稱“TüV萊茵”)主辦的“第三屆功能安全及網絡安全技術峰會”在上海召開。TüV萊茵大中華區工業服務與信息安全事業群副總裁、高級工程師陳偉康博士表示,當前,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持續加快產業布局、制定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環節,功能安全、網絡安全等標準體系建設也在加速推進。 ![]() 圖片來源: TüV萊茵 軟件定義汽車時代,安全的新挑戰 汽車市場的變革仍在繼續,軟件定義汽車成為當下的一大發展趨勢,而其前提是安全優先。 TüV萊茵大中華區功能安全及網絡安全負責人趙斌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表示,行業里都在講軟件定義汽車,未來其實是軟件定義一切,所有的產品都會往智能化、網聯化方向發展。 ![]() 圖片來源: TüV萊茵 智能網聯汽車正成為最大的智能移動終端,汽車安全有了新定義和新風險。在汽車功能復雜性增加的同時,安全風險也在升高,加之海量的數據處理在如今的汽車內發生,汽車逐漸成為一個小型控制及數據中心。用戶和車企對人身安全和數據隱私安全性的關注度提升,大大提高功能安全、網絡安全相關技術發展及標準建設在產業發展中的優先級,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 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產品信息安全能力中心主任羅勇提到,智能化、網聯化帶來了很多信息安全的風險,包括數據泄漏、用戶隱私泄漏,或者車輛被遠程控制導致人身傷亡,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潛在隱患。 至于功能安全更不用多說,如今已成為汽車安全設計的核心要求之一。 趙斌談到:“當前,中國企業在汽車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領域面臨的挑戰主要是人才、體系和技術三個方面。人才是基礎,不僅要通過培訓取得資質,還要在項目實踐中積累經驗,是一個長期儲備的過程。其次是體系的搭建,企業要有一整套安全開發流程,按照流程進行安全產品的研發。技術部分是最難的,例如,如何做好FEMA分析、怎么做診斷電路的設計、如何做安全軟件的設計等。” 就國內發展而言,在人才培養方面,國內在學科建設、產學研協同等方面有待加強,與此同時,相關技術研發并非一蹴而就,以及各個企業在建立研發生產體系時,也面臨著種種難關。 中國原有的信息安全技術可以快速移植到汽車領域,在網絡安全領域的響應速度比功能安全快得多,但在功能安全方面,中國汽車產業可能面臨著從無到有的挑戰。 趙斌提到,目前,中國的汽車功能安全、網絡安全標準,主要借鑒了國際標準的要求,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要從無到有去滿足標準的要求,需要比較大的投入。 產業協同,標準為先 任何汽車產品都沒有100%的安全,所以必需有一個界限,標準的作用就是劃定安全的界限。 汽車功能安全和網絡安全的標準建設在國外先行一步。ISO 26262、UN-R155等法規標準都在歐美實踐制訂。以ISO 26262為例,其標準涵蓋了汽車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要求,諸如功能安全管理、系統研發、軟硬件研發、生產售后等。 要把功能安全、網絡安全做好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在一個完整的系統安全方案中,涉及到芯片、傳感器等各個模塊的安全認證,從單個零部件到最終完整的產品,一環扣一環,程序復雜,需要花費較長時間。 從最基本的芯片設計工具來看,上海芯思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鵬表示:“芯思維作為一家EDA軟件公司,把自己定位成Tier3,在整個生態鏈條里,EDA是芯片設計廠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保障Tier2的芯片功能安全的屏障,這使得芯思維的工具必須通過ISO 26262產品級認證,否則沒有資格去服務Tier2的廠商。” 標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是政府機構、科研單位、研發人員、以及消費者,在實踐中共同制定的一條紅線。目前來看,對于這條紅線的貫徹遵守還有待加強。如何實現成本與安全的平衡是影響中國汽車產業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羅勇提到,現在汽車出口歐洲面臨聯合國UN-R155法規,預計明年國內也會推出汽車信息安全的強標,如何平衡安全性和成本,對于研發人員也是一個挑戰。 “沒有一個項目能夠有無限的資源和時間去做。現實來講,一定會在安全性和付出的成本之間達到一個平衡,現在,這個平衡初步能看到一些苗頭。可能更值得探討的是,為了保證安全性所付出的成本,有沒有人愿意為其買單。”羅勇指出。 樂觀的一點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廠商面臨出海需求,對功能安全與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 此次峰會期間,TüV萊茵為多家企業頒發了功能安全與網絡安全認證證書。其中,芯思維的功能安全邏輯仿真EDA產品XSIM獲頒ISO 26262 TCL 3和IEC 61508 T2認證證書;芯馳科技的E3系列MCU獲頒ISO 26262 ASIL D和IEC 61508 SIL 3認證證書,D3系列MCU獲頒IEC 61508 SIL 3認證證書;芯擎科技的車規級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獲頒ISO 26262 ASIL D認證證書;北云科技的Alice高精度定位SoC芯片獲頒ISO 26262 ASIL B認證證書;合肥杰發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芯必達微電子有限公司同時獲頒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蘇州旗芯微半導體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王春龍指出:“信息安全在汽車芯片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兩年,我們跟所有的Tier1或者主機廠溝通時,發現他們對信息安全都非常重視,各個車廠都有自己的一套規范和流程在遵守。” “我覺得短期內大家都有成本的壓力,但長期來看,隨著我國汽車出口越來越多、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車企會在安全方面投入更多,以更好地樹立品牌。”王春龍說到。 全球競爭,安全是一道“門檻” 對于中國汽車行業而言,今年以來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中國汽車產業集體出海的聲勢越來越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8月,我國汽車出口達40.8萬輛,環比增長3.9%,同比增長32.1%。1-8月,汽車出口294.1萬輛,同比增長61.9%。 其中,在8月,中國純電動汽車出口8.3萬輛,同比增長8.1%;插混汽車出口0.7萬輛,環比下降24%,同比增長8.6%。1至8月,純電動汽車出口66.5萬輛,同比增長1.2倍;插混汽車出口6.2萬輛,同比增長73.5%。 在前不久召開的慕尼黑車展上,由中國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組成的“天團”備受關注,中國參展商的數量較前年增長了超過一倍,是除了東道主德國之外參展商數量最多的國家。 除了車企之外,大量的供應鏈企業將智駕方案、高端芯片等各項具備競爭力的技術產品展示在德國乃至世界觀眾面前。 但滿足相關標準的要求,是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走向海外的一道“門檻”。數據合規是中國自主品牌出海的第一道關卡,以歐盟為例,開展業務時必須遵守歐盟數據合規相關法規,從GDPR到數字服務法案,以及即將生效的歐盟人工智能法案,這些法規會對中國車企及供應商開拓歐洲市場帶來極大的挑戰。 在此過程中,像TüV萊茵這樣的第三方機構可以為相關企業提供支持,比如幫助企業符合GDPR的要求,根據法規要求對數據進行分析、清洗等。 合規不是一家企業的合規,而是在整個產業鏈的協同下,以實現符合當地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輸出。 在識別和應對當地合規性要求方面,根據聯合汽車電子自身的實踐,他們會在不同的項目階段,與客戶做深度的溝通。比如在研發過程中,聯合汽車電子會從零部件供應商的角度提前分析一些當地的法規和技術要求,提前做一些準備。“等到車輛真正出口海外,我們要跟客戶保持一段時間的交互,看看我們的產品在目標市場運行的相關反饋,通過這樣的互動及時響應和支撐客戶解決突發狀況。”羅勇說到。 趙斌表示:“其實現在很多知名的國際車廠,已經采用中國自主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符合功能安全、網絡安全要求。"趙斌指出,與國外大的OEM合作,對企業在功能安全、網絡安全及質量方面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現如今,中國汽車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從內卷走向外卷是必然的過程。 智能汽車產業飛速奔馳,要系好這幾條“安全帶”。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