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似乎是保護弱者,除非你愿意承認你是弱者。 回旋鏢般的傷害,一觸即發的貿易戰會是中國和歐洲汽車產業的未來嗎? 歐盟開始正式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啟動為期一年的反補貼調查,可能會在未來九個月內征收反補貼稅等臨時措施。這項調查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歐盟認為中國低價電動車“泛濫”歐洲市場,對歐洲電動車行業構成威脅,簡言之就是,你便宜我玩不起了,得想辦法給你加稅。 ![]() 歐盟官方公報很快證實,其實上個月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就宣布了這項調查,并且將調查重點關注在了新型電池驅動電動汽車 (BEV) 以及所謂的中國政府提供的補貼上。 當時中國就提出了嚴厲的譴責,隨機也在正式調查展開后再次聲明,其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不利于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 有專家指出,歐盟的行動能升級為“針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歧視性貿易戰”,“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是在歐洲業界沒有書面投訴的情況下啟動的,換句話說,這可以被視為歐盟發起的潛在貿易戰,”他表示。 ![]() 不用想也知道這項調查背后牽扯大量的歐洲各國的利益糾葛,無法獲利且倍感壓力的國家躲在歐盟背后使勁吹風,但依靠中國市場的德國車企紛紛坐不住了。趕緊撇清關系,因為這件事往大了說涉及到貿易戰,怎么樣都會影響自身利益。 寶馬首席財務官沃爾特·默特爾(Walter Mertl)很快表示不贊同,認為歐盟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出口歐洲的補貼進行調查可能弊大于利,并警告北京方面可能會強烈反對。 他表示,他不支持懲罰性關稅,調查將保護那些在中國沒有大量銷量的公司,但會影響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每家汽車制造商。他說:“這種反彈就像回旋鏢一樣,可能比人們想象的還要大。”寶馬在中國市場深耕同時受益,自然是害怕這種敵對的關系,畢竟回旋鏢扎在誰身上誰知道疼。 ![]() 中國不僅是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的最大市場,還是最大的生產中心,寶馬從中國反向歐洲出口iX3,并將從明年開始出口Mini,這使得寶馬很容易受到歐盟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征收關稅以及中國對其在華銷售的強烈抵制的影響。 默特爾表示,雖然在中國銷售的寶馬汽車90%是在中國當地生產的,但一些材料是從歐洲運到中國的。言外之意,歐盟你這樣讓我很難做人啊。 德國汽車巨頭大眾汽車和保時捷汽車的CEO奧博穆(Oliver Blume)也呼吁當地政界人士在處理這一問題時要“注意分寸”。“我們主張公平競爭”,但不應當因此產生保護主義,因為這會導致更多保護主義出現。他還強調了對“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調查應當包括世界各地的所有市場參與者,而不只是針對中國。 ![]() 中國不但對歐洲汽車生產商來說是個重要市場,對歐洲的奢侈品和其他產品來說,要是中國進口歐盟汽車被施加保護主義措施,風險不止是汽車行業那么簡單。 所以即使中國反對,德國車企喊話依然堅持調查,歐盟想調查的到底是什么? 表面上,馮德萊恩9月13日發表《歐盟年度咨文》(State of the European Union)演說時提起這次反補貼調查。10月4日出版的《歐盟官方公報》宣布調查正式開始。 ![]() 調查將首先厘清中國電動車的整個價值鏈有否受惠于“非法補貼”,以及這樣的補貼有否對歐盟電動汽車廠家構成威脅。若答案是,歐盟有可能對中國進口電動車施加反補貼關稅,稅率將高于10%。 但即使證實有“非法補貼”并損害歐盟廠家,調查接下來還需要厘清一旦采取糾正措施,對歐盟BEV進口商、用家和消費者將帶來哪些后果,繼而判斷試圖透過反補貼關稅來糾正歐盟所認定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是否符合歐盟自身利益。 按照歐盟規定,布魯塞爾宣布啟動調查后,必須在13個月內完成,但歐盟可在調查啟動后9個月內施加臨時性反補貼關稅。 ![]() 馮德萊恩稱,只要找到證據,歐盟將果斷采取行動。“歐盟按規矩辦事,在境內或全球都一樣。這次反補貼調查將是全面、公平和基于事實。” 但實際上,這是歐盟慣用的減速伎倆,任何一個歐盟成員國商業版圖造成沖擊的品牌或者國家都需要在歐洲本土“減速”。 汽車制造業一度是歐洲眾多工業中最具有統治力的,法新社就曾將其形容為“皇冠上的寶石”。歐洲有1400萬人直接或間接受雇于汽車制造業,相當于歐盟就業人口6.1%。 數據更是給歐洲的焦慮火上澆油,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電動車占德國電動車銷量11.2%,而當中91%來自中資持有的歐洲品牌,例如上汽名爵(MG)和浙江吉利汽車旗下沃爾沃極星等。 汽車咨詢公司 Inovev 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9 月,歐洲銷售的新電動汽車中有 8% 從中國進口,高于 2022 年的 6% 和 2021 年的 4%。歐盟委員會預測到2025年極大可能將會增至15%。 ![]() 中國乘用車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企業向歐洲出口新能源汽車545,244輛,占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的48.66%。據國外數據網站 CleanTechnica 統計,7 月份全球最暢銷的 20 款電動汽車中,有 15 款是中國制造。 這些數據看似是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順風順水,其實是2009年開始中國在電池工業、電動汽車工業長遠投資的結果,但這些數據刺激著歐洲各國在汽車領域的優越感。 他們將其歸結為來自中國政府的補貼,咨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給出數據,2016至2022年間,中國對純電動與混合能源汽車的補貼達570億美元,而直接推動了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生產國,并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 路透社指出中國雖然在2022年底終止了實施長達13年的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但仍有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繼續提供補貼或扣稅優惠,并補貼新能源汽車顧客。 十年前,歐盟對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采取反傾銷、反補貼“雙反”措施,雙方瀕臨爆發貿易戰邊緣。后來雙方握手言和達成解決方案,才避免了貿易戰的發生。這一次對中國汽車工業的影響也許是可控的,但對中長期的沖擊不可避免。 歐盟若施加反補貼關稅,中國電動車出口商的重心會發生偏移,比如一直有所布局的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市場,當然這取決于有否施加保護主義措施,和措施有多嚴厲,美國市場也許也會重新被放到日程上來。 其實,中歐汽車產業應該是伙伴而不是對手,新鮮血液涌入時是整個產業快速向前的契機,大眾寶馬的公開發言中提到,與其對華搞反補貼調查,不如提升自身競爭力。保護主義的出現只會導致更多的保護主義出現,而且保護主義似乎是為了保護弱者。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