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電核心技術供應商處于吸引關注的關鍵時期。其人才團隊搭建、產品技術迭代、產能建設及產業布局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而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加快上市步伐是一種必然選擇。” 2021年的最后5個月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或將依舊等待“以獎代補”示范城市名單的公布。而在這期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正自我驅動、向前發展。據記者了解,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上的多家企業就正準備IPO。 核心零部件企業沖刺IPO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10家企業公開表示已開始或即將沖刺IPO,包括重塑集團、飛馳科技、國鴻氫能、東岳未來氫能、未勢能源、氫璞創能、東方氫能、中遠通、西安凱立、中自環保等。 涌鏵投資董事總經理張帥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是企業比較自然的選擇,符合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方向,企業的增長速度也較快,再加上收入、市值都滿足要求,所以上報材料準備上市屬于正常現象。 對于一家企業而言,上市意味著進入了資本快速、連續擴張的通道,有利于不斷擴大經營規模,進一步培育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優勢。這些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扎準沖刺IPO,既是機遇,也是考驗。 事實上,在開啟這場IPO競賽之前,這些具備實力的企業已在攪動市場。作為東岳集團旗下公司,東岳未來氫能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具備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規模化量產條件的公司。去年4月,東岳集團發布公告,擬將東岳未來氫能分拆上市,目前東岳未來氫能進入科創板上市輔導階段。 今年1月21日,重塑集團宣布完成科創板IPO輔導;3月2日,重塑集團申請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其計劃募集20億元,其中有7.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其余資金將用于投資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建設及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研發項目。 據介紹,重塑科技在2020年推出了面向中重型領域應用需求的新一代PRISMA鏡星系列63~110kW燃料電池系統,已被應用于18~49噸的多款重卡車型。在燃料電池重卡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不同場景的工況對燃料電池系統的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更大挑戰的背景下,重塑科技持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產品迭代,在今年6月正式推出了130kW大功率PRISMAXII+鏡星十二+燃料電池系統。 今年4月,保定智通分三批采購的100輛氫能重卡中標結果均已公示。據悉,100輛氫能重卡總價1.596億元,燃料電池系統全部由未勢能源及全資子公司上燃動力配套。該批氫能重卡已于6月陸續交付,用于雄安新區砂石料運輸。 有行業人士表示,政策趨向明朗,氫電行業越來越受到資本的追捧。“風口”之下,不斷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釋放上市信號,擬借力資本市場更上一層樓。 此前,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稱,超過1/3的央企已在制定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全產業鏈布局,取得了一批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成果。 今年將是行業大發展的一年 去年9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提出,五部委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張帥透露,“以獎代補”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名單或將在近兩個月內公布。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2021年國內首批示范城市群名單公布,“以獎代補”政策正式實施,今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有望朝著規模化發展再進一步。上海驥翀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付宇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將在4年示范期內不斷驗證并優化技術,通過量產大幅降低成本,帶動關鍵材料與零部件的國產化應用,實現整個產業鏈自主可控,滿足各應用場景的壽命與可靠性要求,使得氫燃料電池汽車具備無補貼條件下的經濟性和實用性,從而推動我國氫燃料電池車行業快速發展。 7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開發布《“十四五”汽車產業發展建議》指出,氫燃料汽車進入產業化發展導入期,隨著示范支持政策的陸續出臺與落地實施,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項目有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推進,要形成布局合理、各有側重、協同推進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新模式。 重塑科技方面表示:“一方面,氫能行業的發展是全球產業變革的必然趨勢。特別是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為大規模供氫、分布式生產、網絡化輸送的氫能產業格局加快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全球尤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研發生產能力,以及政府和企業對核心技術創新的態度和實際投入,都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 張帥提到,雖然首批示范城市群名單還未公布,但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實際上仍在快速推進。“‘以獎代補’政策正式實施后,廣東、上海等地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將達萬輛甚至超過兩萬輛。對于整個產業來講,這是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今年將是整個氫燃料電池行業大發展的一年。”他認為。 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市場共交付481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其中未投運的80輛,投運的達401輛。根據公開資料及GGII的調研,預計2021年下半年,國內氫燃料電池重卡有望交付訂單達2000輛,實際投運預計接近1000輛。 核心關鍵零部件地位凸顯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到2030年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可達100萬輛,氫能需求量可達3000萬噸,可實現碳減排4.6億噸。作為氫能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明顯提速。近年來,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已實現從30kW到120kW的技術迭代,應用場景從最初的公交車、物流車,拓展到當前的長途旅游大巴、中重型卡車,技術水平快速進步。 張帥告訴記者,從資本市場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有比較大的機會。去年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1000多輛,今年上半年是數百輛規模,而今后會迅速提升到1個月超千輛的狀態。 據悉,氫電核心技術供應商處于吸引關注的關鍵時期。其人才團隊搭建、產品技術迭代、產能建設及產業布局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而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加快上市步伐是一種必然選擇。 深圳前海春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方超表示,現在有國家政策支持,企業看到了一個清晰的未來,愿意借力資本市場讓自己做大做強。不過,他也指出,上市的一個硬指標是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達到一定規模,體現在終端就是能給多少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配套。當前氫能產業還需從“政策依賴型”向“市場驅動型”轉變,企業要想上市,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加考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記者了解到,此前,驥翀氫能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電堆MH170已獲得重卡行業單筆配套500輛車的訂單,計劃年底批量交付。 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獨立研究者曹廣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也提到,政策和資金應注意向氫燃料電池類基礎研究及核心關鍵零部件產業傾斜,防止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空心化,助力產業穩步發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