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年度中國機床市場的相關數據可知,2019年整年全國金屬切削機床達到了41.6萬臺的產量,相比2018年產量降低了18.8%,而在2012年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的產量卻高達88.23萬臺。在2020年開年疫情耽擱的情況下,無疑給機床業雪上加霜,在前兩個月份切削機床的產量更是下降44.6%,而全種類機床的出口量也降低了27.1%。在全球各個機床公司的產值排名中,十多年前占據前十名兩個席位的中國機床業,如今卻全部被德美日攬入懷中,中國機床業到底怎么了?中國機床之路,為什么越走越窄? 我國在邁向制造強國的道路上作為基礎工業支撐的機床產量逐年卻普遍降低 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的金屬切削機床,主要用于制造業各個領域中金屬零部件的加工,其種類分布廣泛,如用于旋轉器件車削的車床、對工件表面加工的銑床、磨削零部件表面的磨床和進行工件鉆孔的鏜床等等。可見金屬切削機床是制造業設備加工制造的基礎設備,其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這條產業鏈從上游的原材料,到中游的金屬切削機床行業,再到下游的各個行業產品設備等。作為消費規模最大的機床種類,其涉及到汽車、航天航空和船舶制造等領域,所以其產量下滑絕非簡單之事。 短短上十年我國曾經全球領先的兩大機床企業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在2008年全球產值排名前十的十大機床制造企業中,中國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分別占據第八和第十的席位。此時全球最為知名的機床企業為德國通快、日本山崎馬扎克和德國吉德曼,中國機床企業此時技術實力也呈現出上升階段。但經過上十年機床行業的飛速發展后,我們發現此時世界機床的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當年德國吉德曼與日本森精機兩家機床合并到了一起,中國臺灣機床公司友嘉也榜上有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十大機床企業中,中國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已不見其蹤影。 我國四大機床企業中大連機床破產、沈陽機床虧損、昆明機床也已退市 要知道這并不算是一個正常現象,因為作為全球機床產量最大、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中國國內的機床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世界四分之一,但是為何國內如此之大的消費市場,卻誕生不了全球頂尖的機床企業呢?而且曾經光輝過的知名機床企業也難以保持優勢呢?過往中國四大機床企業已經落幕,沈陽機床從10多年前80多億的年產值,減少到目前50多億的產值,而且陷入了每年的虧損當中。大連機床早已踏入了破產行列。隨著昆明機床選擇退市,中國機床企業僅剩下秦川機床在盡力支撐。 為何我國各大機床企業會陷入如今產量降低、市場競爭力不高的窘境呢? 為什么中國機床企業會邁入這樣的窘境呢?在對產量下降的各種類機床觀察可以發現,這些機床大部分都是成本較低、精度誤差不高和功能較為簡易的機床,而隨著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和升級,我國對于高端高精度機床的需求卻越來越大。由于市場需求帶動產業鏈的整體改變,中國各大機床企業也開始加大了高端機床領域的研發力度,在這個研發過程中,中低端機床產量也自然降低。其次以往低端機床的市場對象為工業化程度弱的地區,而現在隨著高端機床的發展,市場對象也逐漸轉向歐美地區。 國內機床企業的破局需要從內外兩個因素上著手 傳統低端機床產量需求逐漸降低、利潤空間實在有限,國產高端數控機床的市場小、在歐美對高端機床需求量的地區市場開拓難度大,因為其面對的競爭對手都是日德老牌機床企業,這些都是影響中國機床企業發展的重要外部因素。而在內部因素、也就是機床企業的發展模式和技術人才引進等方面,都涉及到一個核心詞語——管理,如何不被短期市場所迷惑,如何在高端機床領域提前布局,擁有一個完善的發展思路,這些都是中國機床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我們也僅能較淺的分析這類因素。 下游基礎工業和基礎制造業的發展是推動機床行業轉型的關鍵因素 最后我們在對機床產業鏈進行分析時,發現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們難以忽視,這就是基礎工業、基礎制造業的發展。在機床行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中,往往是下游的基礎工業(機床的銷售對象),帶動中游的機床產業發展,最后帶動上游原材料的生產。在基礎工業和基礎制造業上打好基礎,才有更高的技術需求,進一步加強和刺激機床行業的轉型發展,然后反過來作用于基礎工業,以此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總而言之中國龐大的機床市場確實需要高端機床企業的誕生,而我們到了必須轉變的時刻。 來源:沈陽熱門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