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個月內,對于造車傳聞“否認三連”的小米終于還是下場了。 3月30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 這也意味著,小米正式官宣“造車”。小米還稱,小米CEO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 當晚,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發布微博稱:小米董事會今天正式批準了這項決議,小米智能電動汽車項目正式立項。關于造車,今晚發布會上我會跟大家仔細說。該消息一出,截至3月30日港股收盤,小米集團收漲2.2%,股價報25.6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3天前,路透社曾爆料小米和長城正計劃合作,生產瞄準大眾市場的電動車。但很快,小米集團總辦副主任、原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云親自在微博上進行否認,稱:“完全扯淡的假新聞。”而長城汽車則表示不予置評。 不僅如此,今年年初就曾有媒體傳出過關于“雷軍親自掛帥,小米即將造車”的傳聞,但小米均在官方平臺上進行了辟謠否認。 事實上,早在2013年,雷軍曾流露出造車想法,但由于市場反饋不佳,一度被擱淺。 其中,距離“小米造車”最具雛形的消息,要屬于2018年時有消息稱,小米內部已啟動名為“micar”的造車調研,由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王川牽頭。 但即便如此,小米官方也一直未曾“松口”將正式進軍整車制造領域。 隨后,小米與汽車行業更多的“瓜葛”還在于大手筆的投資。 2015年,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投資了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在蔚來汽車上市成功嘗到甜頭后,順為資本再度投資了小鵬汽車。2020年4月,小米又投資了車載服務系統廠商博泰。 與此同時,小米也積極布局車聯網領域。2019年6月,小米宣布與梅賽德斯-奔馳合作,推動小米旗下的虛擬語音助手小愛同學進入奔馳的汽車交互系統。小米MIUI負責人表示,小米正在考慮研發基于MIUI的車載服務系統以對抗黑莓QNX操作系統,此舉也可確保我國車載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實現汽車軟件生態的國產化。 數據顯示,目前小米汽車相關專利中發明專利超過96%,領域集中在無線通信網絡、電數字數據處理、數字信息傳輸、圖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統、距離測量、導航等領域,汽車的零配件專利占比較低。就專利價值分析,小米汽車相關專利的價值超過1億美元。 3月24日,小米2020年財報顯示,其年度總營收為2459億元,同比增長了19.4%,其中經調整后凈利潤130億元同比增長12.8%,現金總儲備超過了1000億元。據分析,小米去年四季度以及全年的總營收、智能手機收入、互聯網收入均不及預期。 為此,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對于如今的小米而言,或許急需一個有關“造車”的新故事繼續演繹傳奇。 來源:澎湃新聞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