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是天津市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2021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發展壯大高端裝備、汽車等優勢產業。把握發展大勢,逆風前行,濱海新區汽車產業發展動力澎湃,現已聚集一汽豐田、一汽-大眾、長城汽車三大品牌,并依托不斷引入的多個優質項目,持續為天津市汽車產業發展賦能。本期《上新了,車間》,央廣網記者走進“豐田海外首座TNGA架構新工廠”——一汽豐田天津基地 天津一汽豐田新一工廠,帶您看看工廠里的“奧秘”。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乘用車市場大幅下滑,然而面對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一汽豐田1-12月份生產整車近78萬輛,超額完成年初計劃,其中天津基地生產整車突破58萬輛,占比74.4%。漂亮“生產作業”的背后,是公司對高品質、高效率、高自動化、高智能化、綠色環保的追求,這一切又都在新一工廠被詮釋的淋漓盡致。從沖壓、焊裝、涂裝、總裝、成型到檢查,工廠的每一道工序都進行了優化,每一個環節都高度智能化和柔性化,確保了生產的高效率和產品的高品質。 自然光透過廠房房頂灑到各條生產線,車間明亮又溫暖。在一汽豐田新一工廠總裝車間,“川”字形布局的生產線又開啟了新一日的“勞作”。“川字線是指物流走向和生產線的形式,‘川’字線顧名思義,三條線很接近,搬運距離少,便于實現模塊化裝配,所以效率很高。對質量也很有保證,因為距離短,搬運或傳送過程中發生劃傷、碰傷的概率小,所以效率高質量好。”天津一汽豐田新一工廠副廠長常海峰向記者介紹,新一工廠于2018年6月正式建成投產,年產能22萬輛,生產的車型有奕澤、奕澤純電動車、亞洲龍和亞洲龍雙擎。
生產線上,移載機器人、AGV自動搬運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忙忙碌碌”。不得不說,每88秒下線的一輛豐田車都離不開它們的輔助。“我們用到的這個‘大黃鴨’在轉運車輛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保護車身,提升車輛品質。不像傳統用過的吊具,可能對車身精度或質量或多或少產生影響,這種機器人能夠拖著車身底盤進行傳送,占地面積小,可靠性更高。”常海峰指著6臺黃色新型車輛移載機器人說。 效率、品質的把控不僅僅體現在“大黃鴨”上,被導入生產線的125套全點數PI防誤工具,像個“糾錯師”,通過豐田專有的總裝車輛指示生產系統,將車輛排列信息錄入控制器中,再向各設備及防誤工具發送組裝及加工工藝的參數,精確控制擰緊過程中的轉速、角度和扭力。同時導入的QIS品質情報系統,能收集操作崗位的擰緊、液類加注等重要品質的生產實時數據,最大限度保證了車輛的制造品質。
拍照、比對、通過……在輪轂檢查工程中,新一工廠率先導入AI識別技術,提高輪轂誤裝、漏裝的檢出率。“以往都是靠人的視覺和觸覺檢查車的外觀和質量,自從導入AI技術,檢出效率更高。未來還將導入劃傷、攝像頭等信息,讓識別更智能。目前該技術已申請實用新型及項目發明兩項專利。”常海峰說。 智能化升級改造不停步,一汽豐田在天津的產業布局越來越廣。去年一汽豐田新能源分公司項目落地天津,預計今年6月30日工廠廠房竣工并交付設備安裝,計劃于2022年6月建成投產。工廠達產后,將直接創造就業崗位2500余個,并將促進天津地區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為天津市汽車產業向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轉型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政府對我們企業支持非常大,主動為我們思考解決問題,比如去年初疫情,新區政府幫我們解決員工返鄉、工廠投產等方面的難題。政府是時時刻刻都為企業考慮,各種幫助扶持不勝枚舉。”常海峰感慨,濱海新區政府的幫助和扶持堅定了公司向“加快推進新能源化,加快完善新能源產品布局,加快建設新能源基地”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行穩致遠,厚積薄發,依托一汽豐田等整車龍頭企業的聚集發展,天津汽車產業的“朋友圈”將越做越大。 來源:央廣網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