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車用芯片持續緊缺。來自全球汽車咨詢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10日,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934.5萬輛,其中中國市場減產1.3萬輛汽車。 “這只是芯片的影響,令人擔心的還有工業傳感器、基礎工業軟件、特種原材料、精密儀器儀表等一系列供應鏈上嚴重依賴進口的產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在近日召開的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上強調,一個健康繁榮的供應鏈生態對我國制造業非常重要。 數字化成為主牽引 當前,全球進入以數字化生產力為主要標志的新發展階段,能不能適應和引領數字化發展,成為決定產業興衰的關鍵,汽車產業也不例外。 相關企業已開始加快在數字化方面的布局。如中央汽車企業數字化轉型協同創新平臺近日在天津成立,該平臺將以“明晰行業數字化轉型路線,主動引領產業變革方向”為使命,推動建設汽車行業數字新生態。 “在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中,我國汽車產業憑借先發優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這只是汽車革命的上半場,下半場是基于高新技術的網聯化、智能化、數字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日前表示。 作為數字化的基礎,芯片和操作系統將是競爭的焦點。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國芯片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注冊量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但同時,我國95%以上的汽車芯片仍依靠進口,車控系統等基礎軟件基本被國外供應商掌握。在車載操作系統、底層技術方案方面,國外企業同樣占有相對優勢。 “傳統芯片供應體系供應不足,以及目前全球高性能車載計算芯片的產業格局還沒有固化,這為我國新興車載芯片企業打開了一個在競爭中崛起的機會窗口。”陳清泰說。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認為,解決芯片短缺的問題應立足國內,實行車企ICT(信息通信技術)企業之間的合作。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汽車產業變革下半場的競爭焦點。 從鏈條式轉為網狀 在汽車產品朝著電動化、智能化加速轉型的同時,汽車供應鏈格局也正被改寫。 未來汽車新物種使汽車零部件的概念和范疇發生了變化。“可以說,傳統零部件體系70%以上將面臨重構。”陳清泰表示,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先行一步,跨界的產業和企業從中看到了機會并大舉進入,通過與整車企業合作比較快地建起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 汽車新物種的特征促進了汽車產業鏈生態的變化。“過去,汽車的產業鏈、供應鏈基本是垂直一體化的鏈式關系。但現在的分工體系是一種網狀生態,原有的分工被打破,專業化分工體系正在重塑,網狀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正在加速構建。”苗圩稱。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大勇介紹,重構后的生態鏈中,整車制造企業將與全產業鏈的各環節參與者建立聯系并展開合作。整車制造企業與供應商的對話將由過去的成本導向變為技術導向,行業技術更新也將由各環節參與者共同推進。 技術創新被行業寄予厚望。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萬鑫銘認為,技術更新為產業供應鏈的安全高效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行業參與者應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融合共生成新趨勢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需要全新的產業鏈生態,但這個新生態怎么搭建和維護,方向并不十分清晰。 陳斌講述了當下供應鏈體系中的矛盾:一方面,供應商在感嘆客戶不愿意采用國產零配件,另一方面,主機廠又擔憂供應商的配件質量。在整個供應鏈上,矛盾環環相扣,讓國產供應鏈體系舉步維艱。他認為,汽車供應鏈生態的脆弱,折射出我國制造業在構建供應鏈生態上,缺乏融合、缺少協同、缺失信任。對于這一“鏈式反應”的解決之道,陳斌提出,要打通部門界限、打破行業壁壘、打開企業圍墻,融合發展、協同創新,打造汽車供應鏈新生態。 汽車強國的底層是零部件強國,而融合共生的產業生態是產業發展的基石。陳清泰強調,“未來汽車所涉及的軟硬件系統,絕不是一個行業、更不是一個企業能全部覆蓋的,跨界融合、企業合作是成功的關鍵,建立起穩定高效的供應鏈和產業生態才能固本強基”。 來源:經濟日報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