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非常好。一般認為智能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礎,后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目前比較統一的定義是,智能制造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 無論如何解釋和理解,要發展“智能制造”,前提是必須首先保證把“制造”做好,做結實了。有了好的制造基礎才能好好地來發展智能制造。嚴格地講智能制造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追求的“專家系統”,重視“專家系統或專家”是制造業進步的重要基礎,是發展“未來追求的智能制造”的先決條件,不要在當下基礎制造業中過分地吹捧“智能”的應用。從另一個角度講,無論是使用“智能”,還是生產“智能”,前提是要有強大的“專家系統或專家”支撐,擁有巨大的“制造”能力和豐富的“制造”技巧。 基于以上觀點,當下大談特談的“智能制造”就制造業而言,也就是努力實現“數字化的自動化”,很難說“實現智能化”,我們在數字化的道路上還要走上好長一段時間。當下智能制造的實質是“數字化的自動化制造”,實現“數字化的自動化制造”的實質是“制造”必須完備,這非常好理解。 對于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企業來講,實現數字化的自動化是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通過實現數字化的自動化來推動企業克服面臨的設計、制造、生產和管理問題,歸根結底是改善制造條件、提升制造效率,降低消耗,節約成本,滿足社會豐富多彩的物質和文化需求。 制造非常重要,實現數字化的自動化,或向智能制造方向挺近,行業需要兩類人,一類是具有專業知識的“工匠”,我們把他們成為“技術工人(或技能人才)”,另一類是具有“技能和理論知識”的思想者或設計者,缺一不可。這些人才我們可以統稱為“專家”,是“專家系統”的知識來源。在專家中,必須要有大量的“基礎技能或技術專家”,從事基本工藝和基礎零部件制造。否則“制造”就會成為沒有核心技術的裝配車間,數字化的自動化首先要考慮在基礎工藝和基礎零部件制造中落戶,是最為重要的,也艱難之最。 不要把創新全部放在“組合或裝配”上,要重視與“零部件的設計與制造”,不然我們的產品不是模仿就是跟追,沒有“零部件”理念的有力支撐,制造很難突破,更談不上實現未來的智能化制造了。 從2020年的高考招生中可以體會到,國家已經注意到我們缺少什么樣的人才,宏觀地看就是“基礎理論”人才,如果我們放大了,站在產業發展角度看,我們缺少腳踏實地的“基礎材料、工藝和零部件制造”人才。 我們需要高大上,但我們更需要完整和堅實的基礎。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