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只有6毫米的馬達,在智能穿戴類馬達市場占有率居全球前列;外徑僅有3毫米的軸承,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內徑只有0.07毫米的穿刺胰島素針針頭,迅速占領德國市場……這些由溫州企業制造的“小家伙”,如今在各自業界引發不小的震動。 疫情期間,作為民營企業大市,溫州制造業企業憑借苦修內功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牢牢抓住了手中的訂單。位于樂清的寶龍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非但沒有損失訂單,在復工復產后,還新增了2000萬元訂單。如今,溫州傳統制造業正在迅速擺脫以往依賴成本優勢、產業層次不高的狀況,而是越來越善于在“小”字上做文章,撬動大市場。截至目前,溫州進入省“專精特新”培育企業庫的企業數連續3年居全省首位。
近日,記者來到寶龍電子的研發車間,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才發現,研發臺上一粒金屬小塊,竟然就是世界上最小的馬達。馬達雖小,卻裝著15個配件,經過4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寶龍電子通過新材料應用和設計升級,實現了體積縮減。正是這一突破,引得全球智能穿戴類和電子消費品制造企業的訂單紛至沓來。當前,該企業已獲62項馬達專利,多個產品被認定為“國內領先”。
同樣愛做“小”文章的,還有穩居行業排頭兵的人本集團有限公司。內孔徑1毫米、外徑3毫米、高度1毫米,這種特微型深溝球軸承比一粒珍珠米還要小,主要用于紅外微型壓縮機內。 人本集團成員企業的軸承車間里,128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但仍舊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該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疫情期間,醫藥器械訂單激增,精細的醫療器械內不可缺少的便是特微型深溝球軸承,企業緊急加班制造新生產線以擴充產能。
為引導傳統制造企業邁向高精尖,溫州啟動傳統制造業重塑計劃。該計劃實施產業精準培育、產業鏈基礎再造、供應鏈優化提升、產業空間拓展、專業人才集聚、創新能力提升、全領域智能改造、品牌拓展八大行動,引導傳統制造業構建電氣、鞋業等五大傳統支柱產業及若干縣域特色產業的“5+N”集群。主動做精市場、做深專業的傳統制造業轉型企業正快速成長,為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釋放強大動力。 來源:人本集團、浙江日報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