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對中隆汽車、華域汽車、捷太格特、萬豐科技、蓋瑞特、采埃孚、博澤等國內外知名汽車零部件廠的實地走訪之后,我們對這個龐然大物般的汽車產業(yè)鏈開始了一步步的抽絲剝繭。 新能源汽車的沖擊 基于環(huán)保等方面考量,全球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將持續(xù)受到新能源車型沖擊,而我國也很有可能在將來某一時間節(jié)點禁止傳統(tǒng)燃油車的使用,但目前短時間來看,這種非此即彼的情況不會出現(xiàn)。
傳統(tǒng)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成本結構對比 傳導到上游,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與傳統(tǒng)產油車的成本結構有了很大變化,增加了高達38%的電池系統(tǒng)外,其電機電控也相對增加,底盤占比增加,而車身向輕量化發(fā)展,這些變化都對廠家的工藝、成本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動化到柔性化的升級 汽車行業(yè)的自動化水平應該是冠蓋整個制造業(yè),而自動化的背后就是規(guī)模化、統(tǒng)一化的生產模式,但是目前的消費市場已經出現(xiàn)變化,多品類的產品已經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重要標準之一。
從此次調研情況來看,大部分外資汽車零部件廠商的自動化水平已經處于較高水平,基本的信息化系統(tǒng)(ERP、MES)已經成熟應用,目前在尋求精益化的提升;內資廠商的自動化水平略低,但受制于成本壓力,正在積極導入。 成本傳導下國內集成商任重道遠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其雙面性,汽車銷量下滑對于上游廠家而言就是利潤不斷下滑,利潤不斷下滑之后,汽車廠家不會對將這部分的損失加在消費者的頭上,那么誰來承擔?答案就是各級供應商,供應商的利潤將會越來越小。
從盈利水平看,7家公司利潤率同比下跌,2家持平,1家增長。其中法雷奧利潤率跌幅最大,達到-1.5%,佛吉亞一枝獨秀,利潤率較前年提升0.7個百分點,博世和現(xiàn)代摩比斯的利潤率均與2017年持平,采埃孚最低,利潤率僅5.6%。 從各廠商反饋的信息來看,“成本”是被提及最多的詞匯,主機廠的成本壓力傳導至零部件廠商,零部件廠商不得不尋求新的降本增效途徑。 成本壓力的傳導,對于汽車零部件廠商而言,尤其是國際廠商,當下的雖然面臨一定的成本壓力,但未達到“不得不”的臨界點。按照某汽車零部件廠商負責人的說法,這需要一個漫長的教育過程,一方面是外部的壓力倒逼;另一方面是內部的認知提升,在自動化裝備導入的過程中,如何突破工藝的門檻是系統(tǒng)集成商們的當務之急。 而對于這個行業(yè)的頭部玩家,也就是眾多跨國公司而言,隨著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國內集成商以高性價比和服務的優(yōu)勢迎來新的機遇。其中的一位負責人建議稱:“多走出國門去參加國際展會是一個提升集成商品牌認知度的不錯選擇,同時也能獲取潛在的海外訂單。” 來源:高工機器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yè)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