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旬,科技部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推進辦公室,并公布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涉及百度自動駕駛、阿里城市大腦、騰訊醫療影像、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四個首批國際人工智能創新平臺正式公布。 總之,國內大屏行業的現狀無法應對未來智慧時代大屏視聽產業的“應用模式”變化。這對于大屏視聽行業而言這是一個巨大挑戰,同時也意味著一個創造產業巨頭的時代即將來臨。機遇與挑戰并存,未來屬于“勇敢且又智慧”的人。 巨頭時代如何來臨,智慧需求“提綱挈領” 擺在大屏視聽產業面前的首要命題是什么?即如何與國家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合作與對接。或者說,國家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如何在具體項目上實現與各種硬件資源的“有機協同”。 這里面涉及的基本邏輯關系是:業主、平臺、用戶、供應商四者的商業關系。與傳統大屏產業的商業模式“供應商”對標“業主即是用戶”的甲方乙方關系已經大為不同。四方關系,意味著可以創造出多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 例如,運營化的系統體系——用戶把幾乎所有具體實現事項外包給平臺,平臺負責建設、開發,用戶則租賃服務。再例如,業主保留系統的所有權,但是建設過程全全委托給供應商,供應商負責與應用平臺技術的對接,業主為平臺和供應商付費,并向用戶收取費用。甚至也可以供應商擁有系統所有權,向平臺技術提供者支付一定費用,并維護整個系統運行,用戶定期提供必要的服務費用。 總之,智慧時代的大屏視聽可以不是“簡單建設交付”的甲乙方關系,建設交付的對象也不一定是用戶或者最終業務業主。大屏視聽工程可以創生更多新的商業模式。但是,無論是哪種商業模式中,大屏視聽企業都必須融入“平臺生態”。而平臺自身的大規模、巨頭體量,導致這是一個天然具有壟斷性質的環節。與壟斷化的平臺進行長期商業合作,一定會促進大屏視聽產業領頭羊業務的規模化、市場份額的集中化。 另一方面,智慧化時代的“業務模式”,也會對用戶提出相應的挑戰。如果只是建設一兩個路口的監控系統,這比投資可以順利在政府或者企業、園區的預算上獲得批準。但是,如果要一次性升級一個較大的,乃至一個城市、一個地區范圍的網絡,很多“傳統業主”則難以承受一次性支付的巨額成本。 這種行業發展特性,實際上是提出了一個公共智慧平臺建設中的“融資問題”。典型的情況是,政府的收入以稅收為主,具有“細水慢流”的特性。大型智慧系統的建設則具有“必須一次性形成規模,才能投入應用發揮效益”的特性。二者之間形成了“收入和支出”的時空錯配。 傳統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城投集團,以政府信用背書,獲得銀行貸款融資。這種模式顯然增加了政府這個“最需要穩定”的市場主體的“風險”,同時也增加了資金的“獲得成本”。而未來更為標準化的模式則是“PPP”。即政府以承諾的償還能力和標準化的稅收收入為基礎,通過項目自身與“社會資本”合作,實現基礎信息系統的建設。 對于PPP模式的好處,不言而喻——不僅提升了政府的財務水平,也加快了項目的落地。但是,這種模式也具有壞處,其中重要的一點是“需要承建者具有融資能力”。在大屏視聽產業,具有圍第三方融資能力的企業并不多,開展PPP業務的企業、實現融資化經營的更是寥寥無幾——然而,這又是智慧時代,面對“大型項目集中化”趨勢,大屏視聽產業商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因此,在智慧時代,大屏視聽產業至少從“商業模式和伙伴關系”方面具有趨向巨頭化的趨勢;在“融資”方式、項目運作過程上具有“金融化”,進而巨頭化的產業趨勢。除此之外,在“產業經驗復制”上,大屏視聽行業也具有“巨頭化”的趨勢。 什么是“產業經驗”的復制呢?一方面是國內項目的復制過程,例如A城市的某一個智慧應用被推廣到B城市。B城市作為業主,首位的合作對象選擇一定是A城市項目的建設者——尤其是當這個項目的個頭更大、技術性更強、創新性更突出的時候,這種“產業經驗復制”就會越為明顯。 另一方面,國內大屏視聽產業的實踐,特別是市場集中化、巨頭化之后,必然形成連鎖效益——例如,其應用模式、技術規范的行業標準化會增強;更強的經濟和產業實力,也會使得這些企業對于國際化、搶占全球市場更有興趣和實力;跟隨人工智能國家平臺的成長步伐,這些視聽大屏企業也將獲得“搭車出海”的機會……這一系列國際化的“產業經驗復制”,將創生一批本土的國際巨頭。 “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句話適合于智慧時代的大屏視聽產業和信息化應用;同時,“大樹底下不長草”——這句話也適合智慧時代的大屏視聽產業和信息化應用。——智慧時代,智慧大屏的到來,是機遇也是挑戰。哪一家企業將從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巨頭、乃至國際巨頭,將是未來三到五年,大屏產業一場波瀾壯闊的大革命!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