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增強工業互聯網產業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深入推進“互聯網+”,形成實體經濟與網絡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并提出分2025年、2035年和21世紀中葉“三步走”的目標。 事實上,在11月初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已經通過了《指導意見》。會議明確,加快建設和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對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隨后,國務院新聞辦為此召開了吹風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在會上指出,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現代工業融合發展催生的新事物,是實現生產制造領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連接的關鍵支撐,是工業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拓展的核心載體。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對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意義重大。 《指導意見》的出臺與實施對于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將產生怎樣的作用?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狀況如何?工業互聯網加速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應該如何融合?本報特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員李廣乾為讀者解答。 《指導意見》是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經濟時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此形勢下,您認為出臺《指導意見》有何重要意義? 李廣乾:最近幾年,我國政府大力支持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出臺多項關于工業互聯網的政策。 2015年發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強產業鏈協作,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協同制造新模式。2016年出臺《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充分釋放“互聯網+”的力量,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推動“中國制造”提質增效升級,實現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 到了2017年,政策將重點放在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上。《指導意見》提出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事實上,網絡、安全這兩大功能體系我國多年來一直在推進,只有平臺的構建相對來說是新提出的概念。 《指導意見》的出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此政策是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指明了我國未來工業制造業發展的方向、模式和形態。《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將成為全球工業制造業的首要基礎設施,成為集聚全球工廠、工業產品、市場用戶的第一入口。事實上,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 另一方面,《指導意見》的實施能夠加強傳統制造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指導意見》的出臺非常及時,緊跟國際工業互聯網發展形勢,從國家層面指明了應對國外的競爭應該如何部署,是應對當前國際工業互聯網發展競爭的集結號。現在我國單個的企業跟國外大企業特別是美國和德國的企業相比,幾乎沒有競爭力,但是采取平臺對平臺方式來進行競爭就會更有優勢和實力。 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既有優勢也存短板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狀況如何? 李廣乾:我國工業互聯網目前發展雖處于起步階段,但依然具備一定的優勢,表現在三方面:首先,我國制造業的體量已經發展為全世界最大,而且也不只是OEM簡單低端產業鏈,有些重點行業已經實現了突破,整體在向中高端爬升。 其次,我國工業互聯網的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如5G、NB-IoT技術的發展,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而且目前我國已經有一批龍頭企業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如航天科工集團、三一重工、海爾集團,都在近幾年陸續推出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最后,我國的跨境電商發展較好,已經在全世界位居前列,這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將來這些電商企業也可以往工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不過,我國工業互聯網同時也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在技術先進性方面和技術的核心標準方面不占主導地位。二是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方面的基礎還較薄弱。高端產品比較少,占大多數的還是低端產品,工廠也只是實現了部分自動化,無人工廠也尚未普及。三是我國工業互聯網企業與國外相關企業,如美國通用和德國西門子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為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很大挑戰。 工業互聯網平臺改變了兩化融合的思路 中國經濟時報:工業互聯網加速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融合是關鍵。您認為應該如何融合? 李廣乾:工業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的核心在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只是此次《指導意見》的核心,也將對執行多年的“兩化融合”政策產生重要影響。 所謂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一種新興制造業生態系統,在這種生態系統中,眾多行業及眾多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產品流通與售后服務等產品生產過程,在實現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基礎上,都被遷移到云數據中心,并通過統一的云操作平臺實現遠程智能制造。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工業云平臺等概念的綜合體,與電商平臺、社交平臺不同,工業制造業實現平臺化所需技術更加復雜、門檻更高、競爭也更加激烈,因此,一直到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益成熟并大量應用到工業生產中之后,工業互聯網平臺才開始出現。 可以說,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前些年工業互聯網的深化、最終發展形態與表現形式。GE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已經進入第七個年頭,下一步深入發展的階段就是進入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因此,工業互聯網加快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要以平臺化思維來系統推進。這樣我們才能適應當前工業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并且有效克服目前我國在推進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技術的短板。 政策支持應從兩方面出發 中國經濟時報:《指導意見》提出,要從建立健全法規制度、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強化專業人才支撐和健全組織實施機制等六個方面促進工業互聯網與《中國制造2025》協同推進,為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提供支撐保障。您認為在提供政策支持方面,接下來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李廣乾:工業互聯網的主要發展內容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很多共性的技術問題需要國家層面來整體推進。二是關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此次《指導意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的建設,其實就是對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了劃分,不同層次的平臺在推動工業互聯網,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的過程中會發揮不同的作用。可以說,有效的分工會促進整體的共同發展。這兩個方面非常重要,政策在提供支持時也要從這兩個方面出發。 因此,應該將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納入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和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的重要關注問題,設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基金,加強平臺核心技術與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努力構建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架構與技術標準體系,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鼓勵和支持更多企業加入并做大做強工業互聯網平臺。 此外,一定要充分發揮市場的積極主動性,加強政策引導,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和大型互聯網平臺進行結合,同時還要引導更多技術水平較強的企業去大平臺發展,以便提供更多的支持。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