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器人協會(IFR)稱,中國正在大量為國內工廠添置機器人,準備在2020年成為世界十大自動化國家之一。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準備在2020年打造10萬臺具有自主支持產權的產業機器人,產量比2015年大漲49%。眼下,中國的產業機器人市場依舊被外國大公司如艾波比集團、庫卡和安川電機等統治,不過中國本土制造商的發展速度也很快。除自主研發外,中國企業還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企業兼并。上周,美的集團就已45億歐元買下了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86%的股份。此外,中國的濰柴動力本周也拿下了德國叉車制造商凱佐集團40%的股份,該公司在倉庫自動化領域頗有建樹。
近期,美的收購庫卡一事在我國工業界引起極大熱議。據悉,目前美的擁有的庫卡公司的股權已超過半數,達到了53%。據悉,雙方合作將會加速開拓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并向服務機器人行業進軍。 我國勞動力成本激增、老齡化趨勢下用人短缺,兩大因素施壓下,國內開始“機器換人”戰略,我國因此迎來巨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這理應助力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然而尷尬的是,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被外資控制嚴重,本土品牌占有率低,亟待改善。 我國“機器換人”戰略從2010年后開始奏效,工業機器人行業市場需求自此大增。當年我國新安裝工業機器人為14980臺,2011年約為2.26萬臺,同比增長50.7%;2001-2012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遠高于同期世界機器人市場的10%。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36560臺工業機器人,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此后,我國一直保持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地位。2014年我國共售出5.5萬臺工業機器人,數量約為全球銷售量的四分之一。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超過7.5萬臺,約為全球30%,這意味著全球每賣出3臺工業機器人,就有一臺被賣到中國。 不過,受技術和規模限制,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被外資品牌壓制嚴重。2015年日本發那科、安川、德國庫卡、瑞典ABB這“四大家族”占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分別為18%、12%、14%、13.5%,其余外資品牌則共占了34.5%的份額,剩下的8%的市場則為國內眾多本土工業機器人品牌占有。 與外資工業機器人相比,我國本土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弱、產品從研發到實際應用轉化率低、產業資金運轉困難,因此屢屢被壓制。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本土工業機器人產業亟待快速崛起,擴大規模并提升技術實力是關鍵。工業機器人產業對內整合、對外并購(如美的收購庫卡)是實現上述發展目標的“捷徑”,值得借鑒。 除此之外,本土工業機器人企業彎道超車還需要把握住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并做出應對策略。未來工業機器人將有三大發展趨勢,包括語言交流功能將趨于完善;復原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高度的仿真、動作的完美化,這值得本土工業機器人跟進,并抓住市場先機。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