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7日,第七屆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此次論壇以“新一輪產業發展 的戰略支點—中國機遇:“十三五”規劃《中國制造2025》為主題,邀請國內外百余家車企高層及政府官員出席,對于新常態、新形勢、新機遇下的汽車產業發展展開全面探討。除了全體會議之外,每天還將有多場不同維度的分論壇同時進行,涵蓋新能源、零部件、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蓋世汽車作為本屆盛會的官方戰略合作媒體,將對論壇進行全程直播報道。 以下為麥格納國際亞洲執行副總裁Frank O'Brien的演講實錄: 早上好,主辦方非常聰明,今天會講技術方面的問題,去年的銷售額降低到了320億美元,因為把我們這樣一個類似的板塊業務,收購了一家德國的公司,這家德國公司是德國一家關于傳統系統的制造商。要到今年1月才正式完成,全球有13萬9千名員工,全球差不多65個制造的工廠,在中國的情況到底怎么樣?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在中國業務的情況。 在中國一共有4個整車工程,主要是開發。在中國17000名員工,主要是針對中國市場的開發,他們更多關注中國的市場進行開發。對于中國的團隊來說一共有10個產品線,主要關注的是座椅、外飾等方面的市場發展。再看一下中國的增長,毫無疑問,中國的經濟增速在放緩,不管是慢還是更慢,還是更大的一個問題,放緩應該是一個答案。現在中國的市場潛力依然非常大,但是對我們來說,面臨一個不同的挑戰。以前是10-12%的增長,現在是6%點幾的GDP增長,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會帶來哪些挑戰呢?第一競爭會加劇;第二價格會變低,比如說關于SUV的一些價格降低,出現相應的價格戰。價格下降最后會傳遞零部件廠商這一塊,也出現了很多的變故,如果市場放緩的話,每年就會出一些更多的車型,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更大的挑戰。我們有一些業務下架,并不是所有的平臺或者所有的車輛,都能夠達到OEM的銷量,主要是現在市場低迷,所以項目的利潤在降低。管理層方面業面臨很多挑戰,慢或者更慢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管理方面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可能會歐洲以及北美管理挑戰類似。對于西方的市場來說,在過去30多年的時間里,他們可能有更多的經驗,因為他們可以更好的實現過渡,特別是中國過去都是兩位數的增長,現在要變成一位數的增長。除此之外,中國市場也有一些特定的問題,對整個行業面臨更大的挑戰。 首先燃料消耗水平方面,會有更大的壓力,使得中國的公司面臨這樣的壓力,必須增加研發方面的投入,這樣的話才可以滿足燃料消耗水平方面的新標準。另外中國政府制定了關于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目標,使得整車廠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挑戰。除此之外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參與者,對我們公司來說,發現不同的公司,之前根本沒有汽車方面的經驗,但是也要進入汽車行業,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特別是他們尋求零部件這一塊,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到底是關注新的廠家,還是持續關注已有的廠家呢?或是既關注新進入的廠家,又關注經典老的廠家?這面臨很大的挑戰。 還有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有眾多衍生的車型,消費者很難決定選什么車型,越來越多的車型增加,對于零部件廠商來說也要做出決定,到底哪些車型會成功?哪些車型會幫助整車廠來滿足銷售目標。為了更好的應對挑戰,需要專業的管理團隊,我們的管理團隊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如果遇到召回或者質量問題,使得五年項目利潤全會付諸東流,所以對于管理團隊來說,面臨更大的挑戰優化項目管理制造系統,強調員工個人發展以及經濟增速帶來的負效應,需要給員工提供更多的培訓,告訴他們在現在的環境下到底該怎么做。如果有水晶球來預測未來的話,會怎么說呢?對于這個市場到底是慢還是更慢?3500萬輛應該是非常重要的拐點,雖然說中國在放緩,但是比起來國家好很多。對于主機廠來說,首先會面臨很大的壓力,需要銷售更多的產能,包括CSC方面,新能源廠家會增多,傳統產業會進行更多的整合,他們面臨更多的壓力,他們在市場有一些傳統的車型,可能面臨整合的命運。對于零部件廠商來說,一方面價格會調高國內小規模的零部件企業,除此之外,對于二三級供應商來說無法適應更多的要求,從現在到2020年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對于二三級的供應商來說,如果跟不上必須整合,或者被收購,這是他們的命運。 這就是關于非技術方面的。從麥德格那看,我們認為的一個趨勢。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