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本屆車展,新興造車勢力跨界來襲,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包括無人駕駛在內的新技術、新產品成為“吸睛”看點,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趨勢正進一步凸顯。 ■“智”造新勢力“吸睛” 如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及科技公司相繼涌入造車領域,成為行業發展的“現象級”事件。本屆北京車展上,攜“作品”亮相的新興造車企業已經不是一兩家,凱翼、樂視、前途、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等一大波企業都展示了自家的智能互聯汽車甚至具有無人駕駛功能的概念車,并成功“吸睛”,成為獨特看點。 這其中,樂視超級汽車LeSEE概念車可謂本屆車展的“吸睛神器”。該款車定位為D級豪華車,不僅外形炫酷,而且集成了樂視的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汽車分享等最新科技以及樂視生態內容,被該公司定義為“全球首款生態汽車”。 來自美國的法拉第未來也攜其首款電動超級跑車FF ZERO1概念車亮相本屆車展。這款車配備了自動駕駛功能,曾在2016CES展上全球首發,此次亮相為亞洲首秀。值得一提的是,法拉第未來不僅是美國的新興電動車企業,也是樂視的戰略合作伙伴,有媒體稱其或是“特斯拉的中國對手”。 我國新興電動汽車企業也在車展上亮出了自己的潛心力作。電動汽車制造商前途帶來敞篷版和準量產版K50兩款產品,其中,首次亮相的敞篷版K50是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敞篷版純電動跑車。而凱翼汽車作為“打造年輕人喜愛的智能互聯汽車”的企業,展出了凱翼X3、V3、i-CX概念車、眾包車型以及智能互聯品牌icar的不同版本產品,顯示了其在汽車互聯技術應用研發以互聯網思維造車上的踐行成果。 雖然對新興造車企業的質疑之聲依然不絕于耳,但從它們在車展上的表現來看,其正在進軍汽車“智造”的征途中不懈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并贏得了消費者乃至行業的關注。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這股“智”造新勢力已經對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傳統企業展示轉型成果 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大多有著較長的發展歷程,但如果據此認為它們會跟不上時代,那未免太過武斷。面對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這些有著深厚發展積淀的企業正在積極向智能網聯方向尋求轉型,希望在新的時代浪潮中保持優勢。在本屆北京車展上,無論是以沃爾沃、奔馳、日產為代表的跨國車企,還是以長安、北汽、江淮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以及以博世、偉世通為代表的零部件企業,都展示了自身在智能網聯技術發展上的成果和突破。 為了展示無人駕駛技術,沃爾沃此次帶來了高度自動化駕駛量產轎車全新S90和C26概念駕駛艙。全新S90配備第二代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在雷達、攝像頭、傳感器的精確配合下,能夠識別交通和道路標識,在車速130公里/小時內平順地自動提速、減速、轉向實現自動駕駛。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創新技術在S90上實現全系標配,并與沃爾沃的IntelliSafe智能安全科技、Sensus智能車載交互系統和PAP自動泊車技術等多項創新技術相結合,旨在達成沃爾沃面向2020年的零傷亡愿景。全新梅賽德斯-奔馳長軸距E級車在車展前一天全球首發,該車具有Car to X智能云端交互系統、智能領航、多向遙控泊車等功能,是“最接近自動駕駛的奔馳量產車型”。 在無人駕駛方面,長安汽車無疑是本屆車展最耀眼的明星。車展前,長安無人駕駛汽車從重慶開到北京,成功完成了2000公里長距離路試。在車展上,該款測試車再次成為焦點,它實現了停走型自適應巡航、自動沿著單車道進行自動駕駛、高速公路交通擁堵輔助等諸多自動駕駛功能,達到無人駕駛三級水平。同時,長安還展出了in Call 5.0智能互聯臺架以及與百度合作推出的CarLife、MyCar和CoDriver三大核心智能互聯技術。 北汽、江淮等自主車企也展示了智能化發展成果。此前有資料稱,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基于EX200純電動車打造出5輛無人駕駛汽車,這些車搭載了巡航控制、自動剎車、車道保持、雷達傳感、攝像頭、位置估計、全球定位系統(GPS)、偵測障礙物等多項技術。在車展上,北汽除了在場館內靜態展示無人駕駛汽車外,還在展館外的露天展區搭建了一個7000平米的體驗場地供觀眾體驗。江淮汽車則專門設置了智能展示區,展示智能駕駛、智能互聯、智能交互、智能服務四大部分,觀眾可全方位體驗江淮汽車自主研發的“自動緊急制動、全自動泊車、聲紋識別、移動設備無線充電、虛擬鑰匙”等汽車智能化技術應用。 作為零部件企業,博世在本屆車展上也展示自動駕駛的最新成果,包括近距離攝像頭、緊湊型多功能攝像頭、自動緊急制動系統、高速公路輔助、“四葉草”模塊化制動系統以及智能安全系統。該公司通過搭建車架模型,讓觀眾直觀感受博世的自動駕駛感知和控制方案。據悉,吉利博越、博瑞車型,以及長安無人駕駛汽車,均采用了博世提供的整套方案。 記者在與這些傳統車企、零部件企業人士的溝通中發現,他們都認可智能網聯及無人駕駛技術未來將成為汽車的賣點,不過更強調技術的可靠性和駕乘安全的保證。這也是傳統車企和零部件公司自認為與互聯網造車企業相比的優勢所在。 ■未來發展仍面對多重挑戰 從本屆車展可以看出,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發展已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趨勢所在。正如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李克強在回復記者的郵件中所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將成為中國汽車企業的一次機會。”但他同時強調,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仍存在國家戰略不夠清晰、傳感技術的零部件企業相對薄弱、標準法規建設起步較晚等諸多挑戰。 記者參加了日產北京車展發布會。雷諾-日產CEO卡洛斯·戈恩這樣表示,在智能汽車開發過程中要避免質量的陷阱,不能為了縮短研發周期而犧牲可靠性。他還稱,網絡安全問題也是智能汽車發展中需要直面的挑戰。“確保數據安全和用戶安全是嚴肅、復雜的課題。”戈恩說。 沃爾沃汽車集團亞太區副總裁寧述勇同樣強調了智能及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問題。他告訴記者:“無人駕駛其實是一個體系,需要駕駛的安全性、HMI交互的順暢性以及事故的責任認定三個方面來支撐。技術研發絕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以人的安全和健康為出發點。” 江淮汽車一位技術人員也對記者表示,我國道路交通狀況十分復雜,對車車通信、車路通信的要求非常高。他認為,我國未來在高速公路上實現無人駕駛的可能性比較大。 沃爾沃汽車集團研發業務高級副總裁彼得·默滕斯表示,在中國發展自動駕駛的最大挑戰來自高精度的地圖。博世亞太區總經理陳偉賢則對記者表達了另一種觀點——車企技術路線的不確定性也將成為智能汽車發展的障礙。 “在環境感知、協同控制、人機交互、數據平臺、信息安全等智能網聯汽車的共性關鍵技術方面,各方應形成合力,協作攻關。”李克強指出,政府應發揮支持和引導作用,行業協會要搭建平臺,科研機構應發揮前瞻性技術研究主力作用,企業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研發能力,舍得下大力氣投入,研究未來技術與產品趨勢。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