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業發展中的亮點 1、《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和實施,引導企業邁向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智能)制造。 2015年,國家工信部批準了94個智能制造專項,其中鍛造有2個。在這個政策的影響下,目前一些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企業都在這方面加大了研究,并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也實現企業的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依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在這方面,沖壓和鈑金制作企業實現起來較鍛造要容易的多,特別是在一些家用電器和廚房設備方面走在了前頭。 2、“專、精、特”的發展之路,仍然為企業續寫輝煌。 發展比較好的企業一般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1)擁有特色的產品。 所謂特色產品就是這類產品需要一定的加工技術和管理技能,以及企業堅強的意志。當前鍛造方面專門生產柴油機高壓共軌管、熱、冷、溫精密鍛造變速箱結合齒等產品的企業、高強鋼熱成形企業、高壓漲形產品企業等相對較好。 2)具有獨到的技術。 通用的技術沒有優勢,獨到的技術才能有競爭力。例如高壓共軌管的鍛造技術和鋁合金鍛造技術,有了獨到的技術才能占據穩固的市場。特別是將材料、鍛造和熱處理進行一體化研究開發,精沖模具技術獨特和高速精密沖技術領先,并賦予生產實踐的企業發展也較好。 3)產品量大,享有相對大的市場份額。大量生產汽車發電機爪極、汽車空調器和安全氣囊渦旋壓縮機的渦旋盤鋁鍛件、家用電器沖壓和鈑金制作件的幾個企業具有明顯的發展前途,原因是他們把一類產品做好、做精的情況下也真是做絕了。 3、抓住市場新增長點,實現企業產值和利潤雙豐收。 有少部分民營企業,2015年公司銷售形勢比較樂觀,利潤比前兩年要高,銷售收入比2014年增長7%-8%,這是因為產品配套的行業比較多。2015年的增長點是安檢機和新能源電動汽車領域。在機場安檢機領域,為巴西和瑞士貼牌生產。2015年出口成品價格沒有變化,鋼材價格降低了,所以利潤也增加了。在新能源電動車領域,為電動客車配套產品利潤率比較高,例如發電機的定子和殼體,有大部分產品出口加拿大,出口的價格都比較高。產品由機加工工藝改成沖壓,加工工藝改變以后,成本大幅度降低,獲得了比較大的利潤空間。 4、國際水準的產品質量受到國外市場的青睞。 某家公司涉足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三種制造工藝,有自己獨到的生產技術和工藝,采用普通的摩擦壓力機或油壓機進行擠壓或者復合成形,以發電機殼體為例:產品外徑492mm,高度1200mm,同軸度要求為0.08,實際可達到0.05,其它企業不容易做到,所以利潤就高。為日本一家公司配套的產品,以前從德國采購價格比較高,按照德國標準開發成功后,日本公司降低了采購成本,我們生產出了高端產品,利潤率有了很大提高。 5、冷彎設備瞄準世界高端走出了自己的發展道路。 如果產能不在同一區域大量擴展,大家的日子就會好過一點,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夾縫中求得生存。過去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特點是跟著別人做同樣的東西,多數企業越做越差。近幾年冷彎設備企業改變了發展思路,不走日本和美國的道路,瞄準世界前沿的德國。每年組織三至四個訪問團赴德國學習,把德國的冷彎設備廠引入到國內。目前德國和意大利比較好的企業在中國都建設了自己的工廠,他們的標桿作用很好地帶動了國內設備企業的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裝備制造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國內制造的冷彎設備出口量已經達到60%。 6、抓住鋼材價格低的有利時機,擴大鋼結構產品的應用。 當前鋼材價格便宜,正是大量推廣鋼結構的好時機。以前鋼材價格比較貴,許多產業都用不起鋼,到2002年我國鋼材剛剛能滿足需要,所以能不用鋼的地方都采用水泥等其它材料替代,有些機床的底座是水泥結構。例如建筑行業的標準規范中,能不用鋼材的就盡量不用。有些企業開始投入研發費用,加大了開發力度,盡量改造成鋼結構。采用了新的技術,成本上沒有增加太多,成品件的質量卻有了較大的提高。例如方矩管成形技術的開發,通過技術進步和主動出擊,拓寬了本行業產品的應用領域,小企業通過多家聯合進行技術開發,形成了幾千萬噸鋼的年需求量,市場增量同時帶動了裝備制造的發展。 三、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行業面臨許多問題,其中“二元”市場的不公平性、一些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門的盲目作用、金融體系的不作為或不合理性制度、稅收政策的不公平性以及人民幣匯率政策都嚴重影響了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行業的發展。實際上,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行業是制造業中很重要的基礎產業,但卻是中小微企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依據目前看到的現實是,中小微型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企業但幾乎不能享受到任何的政策紅利,另外,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行業屬于需要持續地進行技術工藝開發,需要有技術研發或開發方面的支持,就是目前執行的強基工程,因屬于產品或項目扶持型政策,因此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行業的項目也沒有被足夠地重視和有意地加強。除了這些問題,行業中也存在如下的問題: 1、互相進入對方的業務領域,對行業帶來新的挑戰 不論是鍛造、沖壓或鈑金制作工廠還是后續的用戶企業,互相進入對方的業務領域,對產業發展具有了新的挑戰。站在全行業發展角度看,造成了產能過剩和一些投資的浪費,特別是不斷地讓行業進行市場分工的調整,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解決好新生產能的上檔次,如何處理原有產能。 2、從主機廠不斷向上游轉嫁經濟壓力 主機廠向零部件廠轉嫁價格壓力,零部件廠對鍛壓廠壓低價格,回款期限滯后3個月以上,鍛壓企業收到的是承兌匯票,企業必須用現款采購原材料,所以鍛壓行業的企業生存環境越來越困難。鍛壓制造過程一般的時效都比較長,從購買原材料到加工,最后完成需要較長的周期。如果沒有好的融資環境,那么企業的資金負擔將相當重。 3、國家政策導向是產能過剩產生的原因之一 造成產能過剩的原因很多:但政府部門每年的規劃,地方政府和一些企業跟風而上,出現低檔次的重復建設;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推動大量的重復建設;另外國家財政支持、扶持項目類政策執行缺少科學布局、監督和管理引起的擴能性和借助解決有沒有發生的能力建設等都是產生一定程度產能過剩的原因。在行業管理方面出現的“二元”體系和思想也是產能過剩的一個原因。 4、國家財稅政策對中小企業發展不利 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還有財稅管理問題,現在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制造業中,20多年前定義的3000萬元以下歸為小企業,已經不適應當前制造業的發展現狀。銷售額在6000萬到3億的制造企業生存環境相當惡劣,他們給中國提供了大部分的勞動力就業資源,同時又是給中國創造了絕大部分稅收的企業,但這些企業融資成本相當高。企業要生存好,不僅需要搞技術研發,還要研究如何降低融資成本。 5、低成本戰略無法保留優良的品質 一個案例是汽車底盤結構設計,較好的結構設計是采用熱成形鋼材的冷彎管加工,一個底盤只有一根鋼管,無論從哪個方向發生撞擊都不會碎裂,僅能產生輕微的變形,變形能被大量吸收。這種底盤結構是鋼廠與本特勒和提森克虜伯花費10多年研發的成果。然而,經歷了國產化的過程,這種優良的結構改為由沖壓件焊接而成,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這種低價的成本優勢,讓企業一哄而上,現在的絕大部分汽車底盤都采用沖壓件焊接結構,但是完全背離了原來的研發宗旨,放棄了技術進步,轉而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嚴重打擊了對高技術追求企業的積極性。 6、與先進經營理念的較大差距,為行業的發展蒙上陰影 最近調研了一家杭州的美資工廠,他們只生產精沖零件,沒有焊接工序,也不制造總成。就單一精沖零件生產而言,該企業規模屬于全球最大,國外共建有6家工廠,美國4家工廠,墨西哥1家工廠,加拿大1家工廠。全球FEINTOOL精沖機保有量是1500多臺,該企業擁有100多臺, 沒有采用最高端的設備,都是一般配置,與國內企業擁有的設備相近。其突出的特點是對精沖模具的精度標準要求比國內同類企業高很多,生產的零件達到了國際標準。例如汽車座椅調角器的內齒冷擠壓成形,在相同制造設備的前提下,美國人的要求是沒有塌角,中國企業生產的零件塌角很明顯。美國人的產品沖壓產生的擠壓帶上沒有撕裂帶,幾乎全部是光亮帶;中國企業生產的零件80%-90%是光亮帶就是最高水平,美國人提出:三個小齒之內出現撕裂帶,視為模具不合格;中國企業認為只要不是整圈內都是撕裂帶就是合格的,中國企業對制造精度的要求大大降低。這是國內外企業在經營理念的重大差異。 7、開發高端裝備是鍛壓設備制造企業對未來發展的思考之一 以格蘭仕公司為例,企業這些年進步很快,第一批上的設備基本上以韓國品牌為主,沒有一臺國內企業制造的設備;近期上的設備全是日本品牌,例如AIDA。國內龍頭家電企業將國內沖床已經全部淘汰掉了,這種現象應給國內設備制造企業一個警醒,也給了整個鍛壓行業的企業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8、合資和外資鍛壓件用戶需要同等地對待中國的零部件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立了許多使用鍛壓件的主機廠(或稱OEM)企業,我國也逐步對這類企業給予了國民待遇,但在他們采購規劃和采購市場培育方面存在著管理制度、技術制度和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嚴重影響中國企業的正常成長和市場參與度。特別是日資和韓資企業表現的尤為嚴重,這個問題應引起國家有關方面的重視。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