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日本兩大汽車制造大國一旦更親密地走在一起,是否將會改寫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以及對全球第一大汽車制造國的中國構成威脅?近日,多位汽車業內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TPP達成協議,對汽車產業影響難以立竿見影,一時不會在汽車圈掀起軒然大波。 零稅率“蝸牛式”爬動 TPP參與國為美國、日本等12個國家,加起來占全球經濟的比重將達到40%,一旦這些國家間達成“零關稅”式禮尚往來,將對美國、日本汽車貿易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上海芥姜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楊威10月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相比日本,美國將可能從TPP獲得更多的商機。日本汽車體系相對封閉,牢牢抓住本土市場,除了寶馬、奔馳等少量歐洲汽車之外,日本市場基本以豐田、本田、日產等本土汽車為主,美國汽車一直難以攻破。一旦結盟之后,這對美國汽車是一個機會。此外,東南亞市場一直被日系車所壟斷,這一格局也有望被打破,美國車企從中分一杯羹。不過,楊威也談到,對于在汽車產業存在競爭關系的美國和日本來說,要相互實施零關稅并非易事,這涉及各自的利益,況且汽車產業還是各自重點保護的本土產業。 TPP實施零稅率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TPP初始成員國的新加坡、智利、新西蘭和文萊,新加坡從2005年就廢除了對其他三國的關稅,但新西蘭和文萊在2015年才實現,智利還要到2017年。而現在,TPP成員國由起初4個擴張到12個,利益關系更加錯綜復雜。有境外媒體前不久報道稱,日本一直要求美國立即撤銷作為主要出口品類的汽車零部件關稅,美國則希望在短時間內暫不撤銷變速箱和齒輪箱等美國企業要求保護的零部件關稅,在部分領域仍未達成妥協。這次TPP達成協議并沒有公布太多細節,但僅“美國將在25年內取消對進口日本汽車征收的2.5%的關稅”這一內容,被業內認為美、日這兩個汽車大國相互拆除關稅這一貿易籬笆將是漫長的過程。 短期內對中國汽車業影響不大 隨著TPP協議達成,12個成員國尤其是美國和日本這兩個汽車制造大國結盟,是否會搶走中國一些車企的“飯碗”成為關注熱點。泰博英思(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汽車行業總監孫木子10月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從短期看,12個成員國對中國汽車國際貿易影響不大,但從長期來看會造成一些沖擊,TPP成員國可能還會不斷增加。 記者查閱海關以及相關汽車協會的數據發現,2014年,中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出口貿易總額累計1829億美元,其中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1003億美元,出口826億美元。與紡織服裝、鞋子、玩具等勞動密集產品情況明顯不同,中國汽車貿易實現逆差,而且以內需市場為主。2014年,中國汽車產量是2372.3萬輛,而出口量為94.8萬輛,占國內汽車產量不足5%,其中對伊朗、阿爾及利亞、俄羅斯等15個國家的出口占到68%,對伊朗出口量達到11.4萬輛。在TPP協議12個成員國中,僅有智利、越南和秘魯擠入中國汽車出口主要國前15名中,中國汽車2014年對這三個國家出口量相加僅10.5萬輛。 因此,多位業內專家認為,中國汽車以內需驅動為主,整車出口貿易量較小且主力市場一直波動性較大,即使智利、越南和秘魯等國家轉向從美國和日本零關稅進口汽車,對中國整車出口影響也有限。 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表現明顯好于整車,2014年汽車整車出口138億美元,而零部件出口則高達688億元。楊威指出,一旦TPP實施零稅率,部分車企可能將輪胎等生產線往東南亞轉移,而東南亞在橡膠等原材料等方面上也占有優勢。 事實上,自2009年中美輪胎貿易發生摩擦以來,有部分輪胎企業陸續往東南亞轉移。賽輪集團在越南開設輪胎工廠,山東玲瓏輪胎則在泰國設立海外生產基地。 不過,一家在華日系車企高管10月7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汽車零部件生產以汽車市場需求為主,估計暫時不會發生大規模轉移,例如近年來日元大幅貶值,但日本對海外市場出口新車及零部件反而下滑,這是因為日本企業的海外生產增加,該企業盡管由于日元貶值而從日本采購零部件成本降低,但該企業從就近原則、市場需求等因素綜合考慮,主要還是從中國本土采購零部件。 孫木子也談到,汽車產業鏈非常長,汽車零部件在上游與鋼鐵、電子等產業,下游與整車廠等密不可分,目前中國汽車制造產業鏈在全球最具有競爭力,況且全球第一大車市依然在中國,短時間內汽車零部件生產不會大規模轉移。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