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以“再工業化”為背景,美國制造業回流的趨勢已經顯現,目前增速是整體經濟增速的兩倍。這和上世紀90年代開始流行的制造業外包趨勢形成了鮮明反差。作為美國制造業外包的開拓者,通用電氣總裁杰夫·伊梅爾特宣稱,外包模式已是明日黃花,該公司在亞洲的外包業務正回歸美國本土。 判斷制造業回流是危機之后的一種暫時現象,還是國際分工重新調整的發展趨勢,首先需要確定制造業回流的基本背景。無論是制造業回流還是“再工業化”,都是產業界對危機后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一大原因是全球經濟失衡,即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制造業外流,虛擬經濟成為經濟的主體,致使負債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危機后全球經濟的再平衡,需要從根本上調整產業結構與國際分工格局,即改變發達國家從事虛擬經濟活動、發展中國家從事實體經濟活動的分工格局。從這種意義上看,美國的制造業回流與“再工業化”發展有其客觀的必然性。實際上,不僅是美國企業,其他發達國家企業也都加入到制造業回流的浪潮之中,甚至制造業最為發達的德國也在推行所謂的“工業4.0”運動。 進入后危機時代,推動美國制造業回流與“再工業化”的因素大致有三類:一是美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激勵政策和法規。比如,2009年發布的《重塑美國制造業框架》、2010年通過的《美國制造業促進法案》等。這些政策法規既有助于限制制造業外包,同時又為制造業回流創造了條件。二是頁巖氣革命的興起。它既是美國政府“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結果,又為“再工業化”與制造業回流創造了條件。目前,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只相當于亞洲平均水平的1/4到1/3。這使得與能源相關的能源化工、基礎金屬等能源密集型產業,成為近年來美國制造業增長最快的產業。三是新興市場國家與美國的成本差距在縮小。一方面技術進步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在迅速上升。按照美聯儲等美國官方機構的估算,美國與中國制造業單位實際工資的差距將從2006年的17美元縮小到2015年的7美元。這對制造業全球布局的影響非常直接。 此外,影響制造業回流的另一個潛在關鍵因素是新技術革命的發展方向。對于新技術革命的發展方向與新一輪經濟周期的支柱產業,全球產業界與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看法。不過,有一點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共識,即3D打印技術有可能會改變制造業的未來。而3D打印技術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產品的設計與制造需要置于同一空間。如果這一技術發展方向成為現實,那將意味著企業將會從根本上失去外包動力。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與制造業回流目前尚處在起步階段,對全球國際分工格局、經濟全球化運行機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但對此我們應給予高度重視。(兵工廠) 中國鍛壓協會為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增加采購商與供應商的面對面直接溝通機會,定于2014年9月舉辦全新一屆國際鍛件、沖壓件、鈑金件零部件采購會。供應商名額有限,有意者請速報名!咨詢電話:010-68465045。網址:http://caigouhui.duanxie.cn/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