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你拿到蘋果產品之前,它已經游歷了大半個地球了:其產品設計在美國,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在日本,由韓國制造核心芯片和顯示屏,再有臺灣廠商供應另外一些零部件,然后在深圳富士康的工廠內組裝完成,最后賣到全球各地。 蘋果全球供應鏈 蘋果產品的成功,歸功于喬布斯天才的領導和顛覆的創新,但沒有一條強大供應鏈的保障,一切也只能是幻影。蘋果公司擁有一條極佳的供應鏈體系,自2007年以來,蘋果已連續6年成為Gartner評選的全球最佳供應鏈廠商。 其實,當你拿到蘋果產品之前,它已經游歷了大半個地球了:其產品設計在美國,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在日本,由韓國制造核心芯片和顯示屏,再有臺灣廠商供應另外一些零部件,然后在深圳富士康的工廠內組裝完成,最后賣到全球各地。 “蘋果”里的中國制造 能夠進入蘋果的全球供應鏈,意味著將有機會從iPhone、iPad、iMac、iWatch等一系列明星產品的銷售中,獲得充足的訂單和穩定的收入,同時也是對企業自身產品品質、技術的認可。在蘋果產業鏈光環帶動下,A股市場也曾多次掀起“蘋果概念股”的旋風。但一切真的那么美嗎? 對蘋果利潤研究報告顯示,每部iPhone手機,蘋果公司占據其58.5%的利潤,韓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公司占據了約10%的利潤,而中國大陸勞工成本只占了1.8%。同時在iPad的利潤分配中,中國企業所得的利潤占比也僅有2%。 對比上圖不難發現,中國供應商雖然眾多,卻鮮有核心部件,參與部分往往都在供應鏈最底層,做著技術含量最低的人力組裝工作,生產著可替代性最強的附屬配件。如iPhone5的電池成本僅有3美元;而作為附件的耳機,采購成本價也沒有超過10美元,至于手機組裝工序,每部手機的生產人力成本,只有8美元。 產品附加值較低,技術革新也跟不上蘋果的腳步,一些原本被納入蘋果供應鏈體系的中國公司,也面臨著出局的命運。如之前為蘋果提供觸摸屏配件的萊寶高科,因無法為蘋果提供更高要求的in-cell觸屏,將難保在蘋果產業鏈中的位置。 再如近期,屢陷專利專利訴訟的歌爾聲學,被尷尬的稱作:市值大卻只能做加工。正如陳大鵬所說:“核心芯片在國外,產品出口國外。表面上是一個市值很大的上市企業,但很大程度上做的卻是來料加工。” 作為國內電聲元器件龍頭的歌爾聲學,主要客戶包括蘋果、三星、索尼、微軟等國際一流企業。因與這些大客戶有著長期合作的關系,雖然保證了歌爾聲學業績的持續增長,但智能手機高低端領域布局已逐漸飽和,如沒有重大創新,將會面臨增長瓶頸。 目前,無論有多少中國企業擠入蘋果供應鏈,中國制造仍無法擺脫在世界產業鏈中的弱勢地位。當蘋果等國際一流企業不僅僅因為廉價而重視來自中國企業的產品和供應時,就是“中國制造”升級“中國創造”之時。(沙皮) 下面我們就來看下蘋果強大的全球供應鏈吧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