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套路制造的企業文化,存在先天不足和水土不服兩個根本缺陷。而民主機制下哺育出來的企業文化,就可以完全避免這兩個大問題。 第一:克服先天不足。 古典套路的操刀手,一般都是咨詢顧問,文人秀才。這些人為了迎合企業老板董事會,為了達到標新立異追求所謂個性效果,往往陷入故弄玄虛的文字游戲當中。這些人開始也裝模做樣診斷調研一番,只不過不是為了發現和解決問題,而是為了“提煉”出更加驚世駭俗的詞句。這些人提煉出一大堆理念,使命,愿景,精神,價值觀,還為了個別字眼煞有介事地爭吵的面紅耳赤,以顯示自己的認真和專業。這些人輕車熟路地裝配成一套企業文化體系,然后得意洋洋地交給企業去宣貫落地。至于實際效果如何,這些人是不關心的,因為那是企業的家庭作業,自己只管收取文化裝修費、顧問費、咨詢費、演講費、出場費。這種脫離本質,脫離實際,脫離基層的“三脫離”企業文化,一開始就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這個缺陷在務實的人們面前,本來是逃不過法眼的。但是,因為缺乏民主機制監督,使得這些人可以在象牙塔里,肆無忌憚地編造一個彌天大謊。等到已經形成所謂的企業文化手冊時,一切都已經為時已晚了。這些人提煉出來的企業文化,雖然號稱營養均衡配方合理,卻如同蛋白粉、維生素、鈣片等調制的“營養套餐”一樣,味同嚼蠟難以下咽,一點鮮活生動的氣息也沒有。但只要老板中意喜歡,能夠蒙過董事會委員會,員工的感受實際的效果又有什么關系呢?反正不少自己一分錢就可以了。 在民主機制監督下,就可以克服這種先天不足。因為有了核心團隊的介入,就可以防止這些人自欺欺人,制造出一堆毫無用處的企業文化。 第二:避免水土不服。 外來的咨詢顧問,內部的文人秀才,一般都很難進入企業權利和利益中心,也無緣企業政治文化圈,只能在圈子外圍舞文弄墨。這些人根本無法代表員工根本利益,也不敢為員工爭取民主權利。所以,這些人制造出來的企業文化,根本就是用來愚弄員工忽悠外界的。這些人或者憑空想象,或者抄襲照搬,或者曲意逢迎,或者瞎編亂造,總之就是不從企業經營實際出發,結合具體問題解決現實需求。 這樣的企業文化,因為沒有很好地融合自發文化,體現員工自身利益,啟發員工內心真誠覺悟,自然會遭到員工抵制和反感,造成企業文化水土不服的局面。沒有員工的民主,沒有利益的自覺,就如同一部僵死的汽車軀殼,缺乏汽油的動力一樣,是不可能具備生機活力的。當一個企業政治利益與經營利益相悖,政治文化脫離經營文化的時候,企業文化要么就被企業戰略邊緣化,要么就形成虛假的企業文化,即順從政治利益卻違背經營利益,對企業經營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當企業文化主導者只有領導,專家,精英,秀才,沒有代表員工的核心團隊的時候,就特別容易形成這樣的形勢,產生這種虛假的企業文化。 在民主機制的監督下,企業文化由于發自員工內心真誠覺悟,代表員工和企業根本利益,體現真正的企業民主,故而能夠被員工樂意接受的自覺執行,沒有水土不服的可能。 總而言之,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從民主機制開始,這才是唯一正確的抓手。如果覺得這個抓手很燙手,不敢抓,抓不住,那還是趁早遠離這個企業,不要搞什么企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