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鍛壓協會 作者:張金 工業智能技術是指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應用于工業領域、給工業注入“智慧”的綜合技術。工業智能技術應用的重點是制造業,包括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化產品與系統兩部分。它突出了采用計算機技術模擬人在制造過程中和產品使用過程中的智力活動,以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從而去擴大延伸和部分替代人類專家的腦力勞動,實現知識密集型生產和決策自動化。 國內外發展趨勢及現狀 技術發展趨勢 市場國際化使得產品面向全球性的市場競爭,需要合理利用資源;社會發展由加速發展轉變為持續協調發展;在需求主導市場的形式下,產品呈現“多品種變批量”的生產。這已成為21世紀工業發展的趨勢。目前,工業發達國家都注重于開發出快速而有效的信息交換方式,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智能化,把制造業自動化的概念更新并擴展到集成化和智能化的高度。90年代初由日、美、歐盟等幾個工業發達國家成立了“智能制造系統”(CIMS)國際合作組織,計劃在未來十年中投資10億美元,設立100個研究開發項目,開展智能制造的前期研究工作。其目標是,研究開發出能使人和智能設備都不受操作者和國界的限制的彼此合作系統。 國內外現狀 近來,各國制造業的活動越來越趨向國際化,制造、經營、研究與開發都在向多國化發展。但目前發達國家的制造業自動化多數還僅限于某一過程,形成自動化的孤島,生產決策過程緩慢,制造業缺乏統一的標準等。這些問題已構成國際間、不同企業間進行信息交換及世界先進制造技術共享的巨大障礙。要排除這些障礙就必須開發出快速而有效的信息交換方式,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智能化。CIMS是面向制造過程自動化的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它強調企業內部物流與信息流的集成。工業智能技術所強調的是更大范圍內的整個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它不僅涉及到CIMS技術,而且也包括生產的底層設備和車間級的網絡化和自動化。 國內研究基礎 近年來,我國在“863”計劃、“科技攻關”計劃、“成果推廣”計劃、“火炬”計劃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實施過程中,為開展工業智能工程積累了不少經驗,獲得了一批有自主產權的技術、產品和軟件,并在各行各業不同層次上推廣應用,取得了不少成績;在這些計劃中,對工業智能有關的一些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新產品開發也作了一定的安排,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實施工業智能工程奠定了基礎。近幾年國家還設立了一批相關的工程研究中心,為開展工業智能工程創造了條件。但這些成績還僅限于在個別項目上,多數還限于單項技術,在集成化、綜合化、智能化方面還剛引起重視,基礎還較薄弱。 “十二五”目標及主要研究內容 1、目標 (1)解決工業智能技術的一批關鍵技術。 (2)開發出一批智能化產品及系統,并初步形成產業,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版權的工業智能軟件產品。 (3)加快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進程,建立一批應用示范工程。 (4)建立一批工業智能研發中心及產業化基地。 2、主要研究內容 圍繞產品開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及經營管理等方面,開展智能CAD、虛擬制造、物流傳輸智能自動化,故障診斷與維護、智能化管理及分散網絡化制造等技術的研究,并注重技術集成,支持一批重要技術和產品的開發,扶植引導向產業化方向發展。 開展基于機器人的、有一定智能的制造單元及系統研究,主要研究機器人加工及裝配系統模塊化設計與重構技術,柔性裝配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用于柔性加工與裝配的虛擬系統技術,面向機器人的裝配設計技術等;開展智能化機器人研究,主要研究機器人化機械的智能化實現技術、傳感決策和控制一體化技術等。 中國鍛壓企業在產品和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工藝技術與成形裝備都得到長足發展,制造能力顯著提升,國內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生產規模已居世界領先地位。但是我國鍛壓成形技術的發展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從工藝、裝備制造、基礎理論研究、新技術與新產品研發、批量穩定制造高端產品、能源消耗、勞動生產率、有害氣體與廢棄物排放、精細化生產管理等方面綜合評價,總體落后發達國家15-20年。因此,在剖析國內外鍛壓行業的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相關政策與發展方向,探討在當前形勢下鍛壓企業轉型升級的策略和舉措,是整個行業乃至每個企業發展的目標和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