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增多。今年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增速同比回落1.6個百分點。從需求看,消費增長顯著放緩,投資增速明顯回落。一季度社會消費品總額同比增長12.4%,比上年同期回落2.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僅增長17.4%,增速同比回落6.5個百分點。從供給看,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五大行業的產能過剩矛盾日益凸顯。 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 蘇波認為,我國制造業必須走轉型升級之路,加快尋找新的增長方式,這是中國制造業必須堅持的戰略選擇。制造業要抓住機遇,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面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盡管我國制造業面臨結構性制約等多種挑戰,但也為我國制造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例如,持續快速增長的10億人口級的國內市場將為我國制造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近期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為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帶來了重大契機。工信部將在加強技術改造、推進兩化融合等方面重點開展工作。 提高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1年,我國研發投入占全球比重13.1%,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研發投入的第二大國。但從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強度、累計專利授權量、基礎研究等方面看,我國制造業研發創新能力與制造強國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加強企業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的整體素質。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大了對技術改造工作的支持力度。近年來,各省市結合地方工業發展實際,不斷完善技術改造扶持政策,探索出了一系列好的做法和經驗,今后,還要繼續加強對現有企業生產設施、裝備、生產工藝條件的改造提升。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高工業信息化水平。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生產方式變革,經濟增長完全可以建立在信息和知識投入所帶來的生產效率提高的基礎上。要把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為切入點,深化新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的應用,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大力發展工業控制系統、大型管理軟件等應用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為全社會兩化融合提供技術和產業支撐。 蘇波表示,工信部還將促進綠色低碳、清潔安全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優化產業組織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