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蘇南重工14000噸的鋼鐵鍛造生產線投入使用。該生產線的油壓機,高度達9.5米,寬度達8.75米,可以鍛造直徑達到8.5米的特種裝備,它也是目前世界上較寬、較快速的鍛造生產線,可生產用于船用曲軸、火電鍛件、化工容器、風電主軸等領域的高精尖特種裝備。依托這條生產線,江蘇蘇南特種裝備集團也正式揭牌成立。 蘇南重工的快速發展,與其“加快轉型升級,進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戰略密不可分。 江蘇蘇南重工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司主任黃河先生在接受中國鍛壓協會記者采訪時表示:“轉型升級有兩個概念,一是企業轉型升級,二是產業轉型升級。” 所謂企業轉型升級,就是為適應改革的步伐,實現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折,原有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向股份制企業轉化。 所謂產業轉型升級,就是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升級,從高能耗高污染轉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級,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升級。 蘇南裝備集團目前擁有蘇南特裝公司、蘇南重工公司、恒鼎重工公司、蘇南特種金屬保溫鍛造研發中心、新常鋼貿易公司、博利投資公司、博利置業公司,大新華港務有限公司和麗嘉酒店等九家公司,總資產達70多億元。集團產業分布主要是裝備制造業,其次是貿易業和服務業。 蘇南裝備集團的發展思路是三句話:做強特鋼、做大鍛造、做優裝備。 蘇南裝備集團是在完成企業轉型升級的基礎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 蘇南裝備集團中的蘇南特裝公司的前身是國家水電部于1985年投資建設的國營常熟鋼廠,2004年常熟市政府委托常熟市經委掛牌拍賣,由五位自然人作為發起人轉制組建常熟市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將國有企業轉型為民營企業,2011年,經江蘇省工商局核準,更名為江蘇蘇南特種裝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蘇南特裝公司在完成企業轉型升級后,開始了多次產業轉型升級。 公司自轉制后,積極順應國家鋼鐵產業的發展趨勢,理順思路,強化管理,調整產品結構,開發高附加值、高檔次和高效益的特鋼產品,從原有生產單一的普碳鋼和硅鋼產品逐步轉型生產以優質合金鋼、模具鋼、大口徑棒材、管坯、齒條鋼為主導的180多個特鋼鋼種,使公司逐步發展成為以電爐冶煉和軋制為特點、具備短流程特色的現代特鋼生產企業。經過多年的市場開發,已經形成穩定的銷售渠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銷售網絡。在國內市場上,已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供求關系,同時大力開發直供廠家,與國內多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鋼管廠、鍛造廠和機械廠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與此同時努力開拓國際市場,目前產品已出口意大利、德國、美國、韓國、臺灣、印度等國家和地區。 這是第一次產業轉型升級。 2006年,蘇南特裝公司出資成立常熟市凱士達鍛造科技有限公司,配置12.5MN和25MN鍛造油壓機及加熱爐、退火爐和機加工設備,生產單體重量在25T以下的船用鍛件,并且獲得了英國勞氏船級社、德國勞氏船級社、法國船級社、美國船級社、中國船級社、意大利船級社、韓國船級社和日本船級社等八家船級社的認證。產品進入滬東重機等多家國內大型造船企業。 2007年11月,蘇南特裝公司與廣西玉柴組建成立了蘇州恒鼎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生產世界上兩大低速二沖程柴油機專利公司------曼恩柴油機公司和瓦錫蘭柴油機公司的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機半組合式曲軸。公司已經獲得上述兩大柴油機專利公司的曲軸產品生產許可,并與上述兩個公司分別簽署了技術發展合作協議。公司分別從德國瓦德里希·西根有限公司、捷克斯柯達機床公司、日本本間金屬公司引進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曲軸生產設備。2010成功生產并下線型號為6RTFlex35型船用柴油機曲軸,該曲軸全長4.766米,重15.463噸,入級中國船級社,為全球首臺6RT-Flex35型船用柴油機配套,是中國目前自主生產的首根大功率小規格低速柴油機半組合式曲軸。其問世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打破了中國船機制造業此前小規格船用柴油機曲軸只能進口的局面,標志著恒鼎重工在國內率先具備了小缸徑船用柴油機曲軸的制造能力。 公司的產品從特鋼產品逐步轉型生產船用鍛件和船用柴油機曲軸產品,這是公司第二次產業轉型升級。 我國正處于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先進裝備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金融危機加快了世界產業格局的調整。 國家“十二五”規劃對裝備制造業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裝備制造業成為我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一個產業熱點。 大型鍛件制造是重大裝備制造的關鍵技術之一,其質量直接影響到重大裝備的整體水平和運行可靠性,是發展電力、船舶、冶金、石化、重型機械和國防等工業的基礎,是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前提,是衡量一個國家重工業發展水平和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2009年我們進一步轉變觀念、與時俱進求跨越,發展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大力扶持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向核電、海洋工程產業進軍。 蘇南特裝公司與市公投公司和市城投公司,出資成立江蘇蘇南重工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以先進的設計理念和一流的設備選型為立足點,新增用地600畝,投資20億元,建設大型鍛件項目,新建冶鑄、鍛造、熱處理和機加工四大車間,配置四機四流的合金鋼連鑄機、80t電弧爐、140MN和66MN快速自由鍛造油壓機、井式爐、各類大規格的機加工車床等先進設備,生產風電、核電鍛件、石油化工用加氫反應器筒體鍛件及裝備、各類船舶備件、模具模塊、管坯、棒材、風機軸、電機軸、軋輥等產品,廣泛用于船舶、電力、石油化工、冶金設備制造等領域。其中140MN鍛壓機的立柱間開檔達8.5米,是目前世界上所有鍛壓機中最大的,可直接鍛造直徑超8米的筒體類鍛件,代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水平,為我國發展大容量高溫氣冷堆核電壓力容器和沸水堆壓力容器的制造奠定裝備基礎。目前冶鑄和66MN鍛壓機已成功投產,140MN鍛壓機即將投產,可年產25萬噸各類高中檔鍛件。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金屬材料研究所、中國一重、中國二重、上海電器重工集團、廣西玉柴、滬東重機、熔安動力等國內外專業機構、著名公司建立了技術合作和戰略合作關系,從而為保證公司產品的先進性、優質性、高端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國內的電站鍛件,船用鍛件、石油石化設備鍛件等,相當部分還必須依賴進口。我公司大型鍛件項目的建成投產,在“十二五”期間,蘇南重工與中國一重、中國二重、上海重工等國內最大的大型鍛件生產企業可以并駕齊驅,必將為我國的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這是公司的第三次產業轉型升級。經過三次轉型升級,公司已經從鋼鐵產業轉型為裝備制造產業。 目前,公司正在啟動第四次轉型升級。 2012年,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一系列文件,在《關于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實施意見》中把創新企業用地方式列為8項重點任務之一,明確提出“以資源優化配置和集約利用為目標,致力企業用地方式的創新,為優勢企業、優勢項目發展騰出空間”;在《關于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存量土地的實施意見》中強調要“實施土地利用增量控制和‘騰籠換鳳’,促進用地節約和產出高效”。按照上述文件精神,市政府決定對蘇南特裝公司實施整體搬遷,從而盤活存量資源,推進土地的優化配置和集約利用。蘇南特裝公司搬遷選址在現蘇南重工公司內的儲備土地上。公司實行整體搬遷,有利于公司產業鏈的延伸,整體搬遷后,可與蘇南重工公司現有的鍛造油壓機、熱處理爐和機加工設備進行配套,建成集冶煉、軋制、鍛造、熱處理、機加工為一體的重型裝備制造企業,延伸企業產業鏈,滿足企業近期和長遠發展需要,從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生產技術含量高、經濟附加值高、資源需求相對少的重型裝備制造產品。 經過這第四次轉型升級后,蘇南裝備集團將成為集冶煉、軋制、鍛造、熱處理、機加工、裝備制造為主的重型裝備制造產業、貿易業和服務業為一體的新型企業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