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2012中國國際自由鍛會議上,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專家郁祖盛向與會代表發布了題為《后福島中國核電的發展及其對材料和鍛造行業的挑戰》的報告。 報告首先介紹了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原因和程度,核事故的處理現狀及世界各國的響應(截至2012年3月底)。 具體到中國,報告指出,積極發展核電是我國核電發展的既定方針。我國核電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并將繼續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根據“國四條”的要求,對我國運行、在建核電機組的安全檢查已完成。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國大陸已投入運行機組15臺,共計1257萬千瓦;在建(已批準立項)核電機組共31臺,共計3328萬千瓦,其中已開工建設26臺,共計2884萬千瓦;己允許進行廠址準備(“發路條”)的核電機組共16臺,共計1744萬千瓦。上述總計62臺核電機組,共計6329萬千瓦。我國核電發展已從起步階段進入發展階段,從建設第二代核電站發展到建設第三代核電站,從建設沿海核電站發展到考慮建設內陸核電站。 報告指出,國際上三次重大核事故,包括福島核事故的發生說明核電廠是有可能發生堆心熔化的嚴重事故的,切不可掉以輕心,盲目樂觀!要采用最嚴格的安全標準和最先進的技術來不斷地、進一步地提高核電的安全性。 報告還分析了第三代核電技術對材料和鍛造行業的挑戰,如反應堆壓力容器RPV和蒸汽發生器SG以及反應堆冷卻劑管道重型鍛件制造技術要求高;鍛造工藝復雜,難度大;特種材料和產品的制造技術難度高;研究對帶有密集性微小缺陷的材料;在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要有所突破,以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