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關注蓋茨是怎樣閉關的,而要理解比爾為什么要“閉關”。微軟亞洲研究院發言人尚笑莉女士代表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先生對本報記者說道:“選擇一種怎樣的形式并不重要,關鍵的是你要理解一種行為的實質意義,這也許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微軟的每個員工都特別地期待“閉關周”,只要他們愿意,他們寫的報告就有可能傳到比爾手中,并被仔細閱讀,“閉關周”讓他們有機會成為可能影響微軟未來的那個人,也讓他們更有微軟主人翁的意識。
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說:“蓋茨通常的工作方式是埋頭閱讀經過篩選的材料和技術建議,記下自己的想法,靜靜思考,最終做出一些對公司技術戰略有較大影響的重要決定!
神秘的“閉關周”賦予了蓋茨更多的傳奇。那么人類的大腦在什么樣的狀態下最適合做戰略決定,似乎成了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生物課題。
微軟研究院的發言人告訴記者,“閉關周”沒有那么神奇,不應該割裂、放大的去看待“閉關周”,它只不過是微軟整體組織構架功能的一個表現,運行機制的一個環節。事實上,“閉關周”的精神內涵是微軟的企業文化驅動的,實質上是鼓勵和激發微軟員工做調查研究。而比爾在“閉關”期間能夠更全面地集思廣益!伴]關周”和比爾之前對組織的搭建是一脈相承的。
如果注意的話,你會發現比爾現在的頭銜是“首席架構師”,這其實是個特殊的職位,因為無論在微軟還是在其他公司,首席執行官根本沒有時間管技術,而很多所謂的“首席技術官”卻都是沒有實權的科學家,決定不了技術發展方向。微軟是一個對技術很狂熱的公司,在一個技術主導的行業里,一個企業沒有技術方向的最高決策者是不行的,而恰巧比爾自己就是一個對技術很狂熱的人,能夠很敏感地對技術趨勢進行把握。
因此比爾-蓋茨早在安排史蒂夫。鮑爾默擔任CEO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盤算”著怎樣更容易抽身站的更遠些去觀察和思考,把握技術的方向趨勢。因此,可以說“閉關周”的成果并不是“閉關”期間空降的,而是比爾的角色累積的。戰略思維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平時工作的瑣碎思維中抽離出來,化整為零,這也許就是“閉關周”給予領導者做出戰略決定的靈感。畢竟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站的遠,才便于看得全。
也許這個商業天才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懂得制衡:戰略與策略的平衡,近觀與遠眺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