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 企業 財務資金管理中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隨著企業集團的 發展 和母子公司體制的建立,企業財務資金管理中的問題愈加突出,財務風險日益顯露,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失真,難以為 科學 決策提供依據。 現代 企業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業必須及時掌握真實準確的信息來控制物流、資金流。然而, 目前我國相當多企業的信息嚴重不透明、不對稱。出于各自的利益,企業管理部門間不愿及時提供相關信息,人為制造信息孤島,企業的高層決策者難以獲取準確的財務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況。更為嚴重的是,企業各層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虛假信息,使得匯總起來的信息普遍失真, 會計核算不準,報表不真實,有時合并的會計報表還掩蓋了子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
2.監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嚴格監督。目前國有企業中所有者對企業、母公司對子公司、公司管理層對各資金運動環境普遍存在著監控不力的現象,擅自挪用轉移資金甚至侵吞國有資產等問題突出。盡管設置了一些監督職能,也制定了多種監督制度,但因監督者沒有掌握企業財務資金全面情況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難以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相當多的企業在重大投資問題上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決策約束機制,個人說了算,資金的流向與控制脫節。
3.資金散亂,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內部多級法人資金分散占用現實的矛盾已成為現階段企業財務資金管理中最突出的問題。一是子公司多頭用戶的現象比較普遍,一些集團旗下各子公司設立的賬戶少則數百,多則逾千,資金管理嚴重失控。二是投資決策隨意性大,有些企業不顧自身的能力和發展目標,盲目投資,熱衷于鋪新攤子,投資失誤多,損失嚴重,使本來就十分緊張的資金狀況雪上加霜。三是資金沉淀嚴重,占用不盡合理,貸款拖欠居高不下,產成品資金有增無減,周轉緩慢,企業信用和盈利能力降低。
二、加強和改善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措施
1.大力 應用 計算 機信息技術,為企業實施資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監控提供有力保障
(1)要以財務資金管理為中心推進企業計算機 網絡 技術的應用
企業財務資金信息是各類信息的交匯點,也是支撐經營決策的基礎。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的理念,已成為目前企業界的共識。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是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 方法的有效載體,也是實施資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監督控制的必然選擇。財務管理軟件的推廣使用,不單純是推廣軟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廣一種科學、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要借鑒國內外一些企業的成功經驗,遵循企業信息化發展的一般 規律,從財務管理、物流管理、營銷管理、生產管理等由易到難的環節逐步推進。要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先易后難”的原則,依次開發運用財務、銷售、采購、倉儲、生產等管理子系統,做到開發一塊,運用一塊,見效一塊,逐步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2)要從薄弱環節入手,建立起以財務資金管理為核心的內部信息管理系統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在采購、庫存、分銷、成本核算等環節的財務資金信息時效性差,會計信息質量特別是信息的真實性方面問題突出。通過采用計算機網絡手段和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可以將過去繁瑣的會計數據加工、 分析及人工無法做到的基礎性管理工作和“人盯人”的監控方式,借助計算機管理軟件應用予以取代,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長,透明度增加,特別是規章制度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固化,減少人為因素,變成硬約束,從技術上解決信息不及時、不對稱和監督乏力、滯后問題。
(3)要積極推進企業財務與業務一體化工作
財務管理的最高層次是業務和財務的完美結合,即財務和業務的一體化。因此,應用統一的計算機財務管理軟件、實現財務信息與業務流程一體化,進而逐步引進、消化、開發使用國際先進的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軟件,是企業內部信息發展的基本方向。企業應結合實際,積極引進開發運用統一的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的管理軟件,逐步實現生產經營全過程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集成和數據共享,保障預算、結算、監控等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高效化。
2.實施資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能
將企業貨幣資金由分散管理改為集中管理。首先要成立企業內部資金結算中心,撤銷企業所屬各單位在外部銀行的開戶,由結算中心統一在外部銀行開戶,在結算中心分設收入戶和支出戶,各項收入進收入戶,支出統一由支出戶支付;結算中心要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各單位貨幣資金的動態收支狀況,合理調度調劑閑散資金,加速資金循環周轉,形成由 “決策層→管理控制層→核算操作層”的自上而下資金集中管理體系和監控信息網絡,進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促進財務管理和信息網絡化管理升級,使企業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場 經濟 規律的新型資金管理體制,實現企業對全部貨幣資金的管理協調、整體監督控制、合理調度調劑,從源頭上消滅“坐支”現金和私自背書轉讓銀行承兌匯票等違規行為,杜絕“小金庫”、資金體外循環,實現貨幣資金的動態管理,內部資金按需流動、合理配置。
3.建立健全資金收支預算管理體系
預算作為一種控制機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完善資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個健全的 企業預算制度實際上是企業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體現,預算制度完備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保證,也是企業進行監督、控制,審計、考核的基本依據。企業要切實改變 目前 財務預算形同虛設的狀況,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對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施預算的編制、 分析、考核制度,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金收支納入嚴格的預算管理程序之中,就必須做到量入為出、精打細算、 科學 理財、嚴格考核。同時, 計算 機網絡 技術的廣泛運用,為資金的全面預算和及時結算提供了可能,從而使資金的集中管理成為可行。
4.推行企業 會計 委派制和內部審計制度,強化財務的監督與控制
(1)推行會計委派制
目前,國有企業還存在所有權結構單一,所有者缺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監事會的監督乏力,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等 問題 。如何強化企業集團對其參股或控股子公司的財務監督與控制,客觀上需要尋找一種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督機制,以保證資金的集中管理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要結合本企業集團實際情況和特點,實行財務總監、財務部長下管一級等形式多樣的會計委派制,強化事前、事中的及時監督,同時,確保集團內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的有效運行,切實維護出資者利益。國家授權經營的國有大型企業和資產經營公司,可對全資和控股子公司委派財務總監,并進入企業董事會,對委派機構和企業董事會負責,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采用財務部長下管一級和直接委派財務會計人員等方式,有效地防止信息不對稱和內部人控制問題的發生。
(2)強化企業內部審計制度
企業的內部審計是嚴格監督、考核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強化監督約束機制、使預算取得實效的保障。與國外大集團相比,目前國有企業一個很大的差距就在于內部審計力度不夠。因此,大型企業都應建立高層的內部預算審計監督機構,配備專門人員,確立其地位,明確其職能,并健全內部審計監督考核制度,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要加強對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和重大經營決策執行情況的過程性審計和監督,前移監督關口,變過去的“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監督和適時監督,圍繞企業的 發展目標和年度預算,對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融資、資金流向、財務狀況變動等情況實施全過程的跟蹤和監控,定期檢查,及時反饋預算執行中的突出問題,并給予糾正和處理,確保預算的嚴肅性和企業發展目標的如期實現。要將企業內部的預算審計和外部的財務審計結合起來,內部審計主要是對預算執行情況和實際運行效果的審計,外部審計主要是借助 社會 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報表、賬目、憑證等合法性進行審計。
總之,加強和改善企業財務資金管理是實現管理創新,推動企業管理工作上水平、上臺階的重要環節,也是落實 現代企業制度管理規范的迫切需要,抓好這項工作,就抓住了現階段企業管理工作的鼻子。只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財務資金管理的運行機制和信息網絡,集中管理,動態監控,調劑余缺,盤活沉淀,才能進一步增強集團對下屬單位的財務監控力度,促進貨幣資金良性循環,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本運營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