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2012年度全國機械工業經濟形勢報告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表示,機械行業“夯基礎”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是基礎試驗投入明顯增大。 一重為打破國外壟斷,自主研制世界最大的AP1000核電常規島汽輪機整鍛低壓轉子鍛件(鋼錠600噸、鍛件毛坯重323噸、截面尺寸覫2.79×11.43m),不惜投入幾千萬元在世界上首次進行了該鍛件的全面解剖和評價分析,從而為超大型轉子鍛件的自主生產和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基礎數據。 二是關鍵零部件和特種材料自主化步伐加速。 長期為跨國公司所壟斷、嚴重受制于進口的高壓絕緣套管、變壓器出線裝置、高端閥門、高端控制系統、優質冷軋矽鋼片、核電蒸發器用690U形管等關鍵零部件、測控系統和特種原材料的自主創新,正加快進展步伐。 比如江蘇鋼球因質量好已被SKF吸收為其配套鋼球的戰略供應商;長期受制于進口的為挖掘機配套的液壓件已在中川液壓、恒力液壓、力源液壓等企業取得突破,開始小批試用。 蔡惟慈表示,此類事例的增多,表明機械工業“夯基礎”的步伐正在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