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模具企業對先進設備的引用、先進管理理念的實施、技術水平的提升、人才培訓機制的健全,使得中國模具企業的發展速度大大提高,國內模具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還必須堅持三步走戰略。 模具企業要走專精特路線 定位準確是發展的基礎,根據企業的技術、資金、設備等條件,準確確立自己的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是當前模具企業需要重視的問題。我國模具企業多數是自產自配的工模具車間(分廠),專業模具廠也大多數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形式。為了達到經營的目的,什么樣的模具訂單都可能接。模具專家羅百輝認為,現在國內模具企業的發展要明確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不要盲目發展,也不要注重形式主義,要做“小而專、小而精”的企業。外資模具企業大多圍繞汽車、電子、醫療等產業的模具需求,確定自己的產品定位和市場定位。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每個模具廠家都有自己的優勢技術和產品,并都采取專業化的生產方式。許多小企業,由于堅持走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的專業化生產之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模具企業要發展,硬件是關鍵。國內很多企業為了迅速發展,購買了很多先進昂貴的設備。投入很多,但不一定會有人用。先進設備的使用不僅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同時為了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還要有足夠的訂單,否則進口設備會被閑置成為“累贅”。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模具企業沒有必要投入太多成本在購買設備上,設備夠用就可以。目前很多企業在購買ERP系統,但是這些企業必須是具備一定規模的模具企業,例如南京南汽模具裝備有限公司、蘇州匯眾模塑有限公司等,并不是所有的模具企業都需要這樣的系統。無錫國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就曾學習外資企業先進管理理念,結合企業實際,與南京航天航空大學聯合開發,研制出以PDM為核心的CAD/CAE/CAM/CAT的C4P集成系統,進一步實現了CAD/PDM/ERP的集成,提高了模具設計與制造的速度和控制能力,提高了產品的研發能力。 進入一個地域前應充分了解市場再行動。很多外資模具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前進行了詳細、全面的調查和分析,以科學的數據作基礎,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風。他們企業的選址、價格的設置都非常的科學,由此可見,成功的企業不是跟著感覺走,而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在競爭日趨同質化的今天,產品的配套服務是企業軟實力的體現,模具企業更要注重銷售人員培訓,注重售后服務,提供個性化服務,以創造美譽度,鞏固開發市場。 模具企業要實施全方位質量管理與品牌經營 在模具行業市場競爭日異激烈的情況下,模具企業應積極主動找準占據市場的切入點,提出了“造精品模具,樹民族品牌”的經營理念。為提高模具加工精度,提升產品質量,加快產出效率,模具企業要適量投資購置進口數控設備,使加工效率成倍增長,產出速度明顯加快,產品質量得到提高。硬件的投入到位,為保證質量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模具企業要在全公司范圍內實施“精品模具”工程,倡導“狠抓質量造精品、深化改革求發展”的質量管理理念,廣泛開展并全面貫徹落實以“產品設計、數控編程、加工制造、裝配調試”為主要內容的“精品模具、精品檢具、精品模型”展評活動,為綜合質量管理水平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模具企業還應嚴格執行產品質量考核制度,抓現場工序質量問題,使產品實物質量有大幅度上升。模具企業在加強現場質量控制過程中,要注重發揮下級單位質量控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職能部門在質量控制方面“抓大事、干實事、多干事”。同時,現場質量檢查人員要認真做到“堅持巡檢、堵漏堵錯、嚴格把關、幫助過關”,并實行“檢查蓋章(簽字)責任追究制”,確保了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模具企業應該將產品當作一種趨勢來做。這就要求企業快速、標準化并且制造流行。而要達到這些就需要企業能夠建立快速的反應鏈,進行企業的優化管理,并能以客戶為導向實現對市場的敏銳把握,練好內功,達到內外兼修。 模具企業要走聯合發展道路 注重聯盟的力量。中國很多企業喜歡單打獨斗,但在當下的競爭環境下,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的能力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擴大生產,要規模化,就要構筑全球化的網絡,揚長避短,與供應商、渠道商、同行聯盟。為適應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模具公司還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嘗試由單純的生產型工廠走向資本運營型企業。這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已在目前產業集群(模具產業園)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印證。在這方面國外的一些企業做得很好,例如葡萄牙的模具企業,通過和波音公司的合作 ,借此提升整個國家模具品牌的傳播力,同樣,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這也是可以借鑒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讓國外出訂單和圖紙,由我國模具企業來完成設計及加工制作的具體操作,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理念,加快工業化進程的改造,努力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在技術領域要加強分工協作。 近年來,國內模具盡管出口在增加,國際競爭力水平有所提升。但大多集中于中低檔領域,模具的技術水平偏低,附加值偏低,部分高精模具還要依賴進口,所以國內的模具制造業在各自的領域要加強整合,沒有必要過度競爭,技術開發方面要實行分工協作,相關行業及企業要登高望遠,潛下心思,狠抓新技術、新工藝方的研究,逐步形成有分工、有協作、多領域、全方位的科研開發格局,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具產品,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克服關門主義和單打獨行的做法,因為在今天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我們完全可以站在前輩和同行們所積累的經驗基礎上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而不必埋頭重復做一些別人已經作過的技術工作,導致人才和資源的浪費。 二是要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 要傾心打造柔性專業化制造平臺,在不斷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規模和專業化制造水平。大規模定制是對傳統的生產模型的一種突破,它克服的單件、小批量與規模效益的兩難課題,為我國模具的市場競爭能力的提升創造了條件。ERP技術的成功應用,已經在部分模具制造企業產生明顯效果,為大規模定制生產提供了可能。ERP不僅對制造企業本身進行控制,而且還將管理延伸到客戶和供應商,將有可能帶動模具相關產業共同發展。 三是加強與供應商、協作生產廠家的合作。 必須實施全過程供應鏈系統管理方法,改變以往那種大而全,甚至是小而全的生產作業方法。國內模具企業傳統的制造方法一般是大至型芯、型腔,小至一個螺釘、銷釘都要自己設計、生產,結果造成陣線過長,批量太少,既浪費了精力和資源,也無法保證在每一個環節都能擁有高級專業化水準。現在,我們是否可以換一種思想方法,我們的模具制造商從市場上接到模具加工業務之后,不必每一個零部件都自己去做,完全可以去市場上找那些專業廠家去做模板、模架、導柱、導套、銷釘、螺釘,自己只加工最專業的模具的型芯、型腔組件,甚至,就是在核心技術中,也只做專業技術要求最高的一部分,可以想象,由于動員了社會的力量和資源,我們的規模更大了,我們專業化水平更高了,隨著競爭力的加強,我們市場份額也會擴大,我們分流部分零部件加工所造成的損失將會在更大的市場空間內得到補償,所以,我們的模具加工業,千萬不要再做那種事必親躬、老死不相往來的閉塞型生產研制之路,后工業化時代更大規模的社會化生產為我們分工合作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我們必須通過更加細致的社會分工來提高效率和專業化水平,從而提高模具制造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 四是要加強行業協會的指導和服務功能。 我國模具制造業在制造理念、制造方法、設計水平、生產裝備、新材料以及工藝學等諸多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較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由于模具制造過程既涉及到高技術工藝的運用,又涉及到新材料應用研究,這些都是跨行業、跨地區,專業技術要求非常高的研究領域,如果僅僅靠某一個模具制造企業甚至單單依靠模具行業本身都是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的難題。要解決這些難題,我們的行業協會必須要發揮見多識廣、聯系廣泛,具有寬泛視野和強大影響力的優勢,集中聽取各模具生產企業反映的一些技術難題,組織行業內部集體攻關或者委托其他科研院所加緊研究,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目前的狀況是競爭使企業在技術上處于一種無序的研發狀況。很多企業熱衷于新產品的開發而忽視了一些基礎研究工作,譬如新材料應用、熱處理工藝以及表面處理工藝。新加坡一個制造商在江蘇辦了一家合資企業,模具加工在國內生產,但最后卻要空運到國外進行離子注入表面處理,成本增加了,但模具的利潤卻可以提高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由此可見,我們不能在低水平領域過多的相互傾軋,而是要在行業協會引導下,開展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合作,共同把我們模具制造業的基礎夯實。 五是要放大技術附加值在報價策劃中的比重。 模具與其他產品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存在差異,首先它是一種工作“母機”,是一種特定的工藝裝備,生產過程中表現出典型的差異化特征,既需要現代化裝備作保證,又需要大量具有特殊經驗的人員的手工勞動,所以,它的技術附加值理應是較高的。我們國家出口的模具目前在歐美市場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總體上是基于價格偏低優勢。據相關報道稱,美國正在對我國的模具出口業務進行反傾銷調查,盡管,我們國內的模具企業可以坦然接受反傾銷調查,因為我們國內銷售的模具比出口模具價格更低,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們在與國際接軌過程中可能在技術附加值報價策略上過于保守,我們國內模具制造廠商完全可以對這種既有技術含量,又有大量手工勞動的特殊商品價格定的更高一些。 目前中國模具工業已進入了高速的發展時期,中國模具市場前景廣闊,模具制造企業要有信心把握機遇,在尋求差異化的路上不斷創新,迅速提升中國模具的價值和影響力,通過國內外模具技術交流與經貿合作,促進發展、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