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價、高房價、高房租正在擠占著與之相關的各個行業(yè)的利潤。首先,我要說,土地本身是有價值而沒有價格的,只是人為的給他了一個價格。這個價格到底合不合理,恐怕討論到2050年也沒有結果。房價是可以討論的,房價是地價+建筑成本+利潤+稅費。而后三項是可以計算的。房租也是可以算出來的,房租是房屋取得成本攤銷+維護成本+利潤。今年的房租調整就有點匪夷所思了,房屋的取得成本攤銷幾乎沒變,維護成本沒變,那么跳漲的房租都是利潤部分在增長了。
高地價的利潤被政府拿走了,高房價的利潤被地產商和政府拿走了,高房租的利潤被房主拿走了。而他們的利潤來源,也就是購房者、租戶的成本。而購房者和租戶在房價、房租大漲后,因為可支配的現(xiàn)金減少了,只有壓縮消費,于是購買力下降。而生產者還會繼續(xù)生產產品。如果消費者的購買力持續(xù)下降,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就是生產出了東西沒有人買,這就是“經濟危機”。
現(xiàn)實情況比這要復雜一些,因為有人從購房者和房客身上取得了收入,就是開發(fā)商和房主,他們手里有了錢,就會擴大消費,增加購買,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發(fā)生經濟危機的可能。但是從土地價格、房屋價格、房租價格、能源價格、水資源價格等開始上漲開始,必然將漲價傳導下去,于是所有的價格都上漲。上漲的價格所帶來的利潤并不能讓經濟循環(huán)中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的人受益,利潤會最終聚集到那些有價值而無價格的環(huán)節(jié)上,土地、礦產、石油、水等的所有制或者支配者將因此而積累大量的財富,而其他環(huán)節(jié)的人只能當一個過路財神。
當財富進一步聚集,大多數(shù)人的可支配收入都沒有實際的增加,甚至在減少,具有購買力的人群將逐漸縮小,就好像站在水塘里的人隨著水位的上升,個子矮的人將逐漸被淹沒,而且是越來越多的人被淹沒。
手里聚集了大量財富的少數(shù)人通過消費對國內生產的拉動與他們的財富是不成比例的,因為他們會消費外國的汽車、衣服、食品、旅游,即他們從國內抽取了財富而最終轉移給了外國生產者。更可悲的是所謂的外國生產者生產的東西很多都是國內產的,只是貼了一個外國的商標和標志,參與生產的工人工資低廉,利潤都被外國人拿走了。
如果國內的購買力持續(xù)萎縮,那么最終將導致經濟危機。也許學經濟的人對我的邏輯不屑一顧,他們可以拿出大本的經濟學理論來論證這不符合經濟學規(guī)律。我只能說,他們學的很好,但是學的越多、越好的人其實其思維越會被這些經濟學理論的條條框框所限制住。現(xiàn)在的經濟學不是萬能的,他只是對經濟現(xiàn)象的一些總結,在通常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這些理論預測未來的經濟發(fā)展和走勢,但是對于特殊的情況,經濟學理論是無用的。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有經濟學卻不能防止經濟危機的發(fā)生,即使在經濟學理論非常完善的今天,也沒有人能夠預測2008全球經濟危機的突然從天而降。所以用常規(guī)的經濟學理論去分析非常規(guī)的現(xiàn)象和問題時好像用勺子殺雞,工具就沒有選對。
物價在漲,到底有多少人的實際購買力在下降不得而知,如果消費在下降,那么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xiàn)。投資方面,外國的投資,尤其是投資實業(yè)的投資將會減少。前幾年招商引資很多是以低價或無償出讓土地換取的,現(xiàn)在地價已經貴了,外資投資實業(yè)的熱情會降低。而從經濟的動蕩中撈取好處的熱錢會越來越多。如是,投資的質量會越來越差,投資的增加只會讓經濟越來越虛胖,當有一天熱錢不能維系漲價搶錢的游戲時,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就是前車之鑒。出口方面,中國的產品已經不再廉價,而科技、品牌等附加價值因素沒有普遍建立起來,可以想見,出口的增長也是很困難的。拉動經濟增長的幾個因素都開始走下坡路時,經濟的走勢會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