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版的第二期《科技導報》公布了該雜志社遴選出的“2006年中國重大技術與工程進展”,包括14項中國重大技術進展和10項重大工程進展。據該刊副總編輯蘇青介紹,《科技導報》每年大約報道國內500余條重大科技新聞,依據其成果的原創性、對國家經濟建設的影響和潛在作用,堅持分門別類、寧缺毋濫等原則分別評出。
2006年中國重大技術進展包括:
用于核電領域的首臺水下異物打撈機器人誕生。2006年1月,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制成功并交付大亞灣核電站使用。
全球首臺非晶合金鐵芯高溫超導電力變壓器成功運行。2006年1月15日,由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院電工所聯合研制的全球首臺非晶合金鐵芯高溫超導電力變壓器在新疆成功投入電網運行。
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建成。2006年2月1日到3月17日,由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個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核聚變實驗裝置成功進行首次工程調試。
ARJ21新型渦扇支線飛機關鍵技術被攻克。2006年5月31日,國防科工委宣布,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新型渦扇支線飛機已解決了飛機超重、飛機失速特性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將全面進入試制階段。
老化油處理技術研究與設備研制獲突破。2006年8月,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與大慶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廠合作,開發研制了老化油高效破乳劑。
成功研發出新一代通用芯片——龍芯2E。2006年9月13日,中科院計算所宣布,成功研制出新一代通用中央處理器芯片:龍芯2號增強型處理器芯片,即“龍芯2E”。
自行研制的“中星-22號A”通信衛星成功發射。2006年9月13日,“中星-22號A”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成功研制的“飛秒光梳裝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6年9月13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的該項目通過鑒定。
首次全面掌握750 kV電網建設及運行技術。2006年9月26日,750 kV輸變電示范工程安全運行一周年,標志我國全面掌握了750 kV電網建設運行技術。
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WLAN芯片”研發成功。2006年10月,由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發的我國首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WLAN芯片”正式面世,標志著國外壟斷無線寬帶芯片局面的結束。
“太行”發動機研制成功。2006年10月31日,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宣布,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推力渦輪風扇航空發動機“太行”研制成功,并成為中國第三代主戰飛機的配套動力裝置。
成功解決開架900 噸巨大箱梁的技術問題。2006年11月9日,世界最大的公路鐵路兩用橋——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成功開架重達900 噸的巨大箱梁,這臺國內最先進的HZQ900架橋機實現了我國鐵路工程施工的一次技術跨越。
攻克長期困擾電解鋁生產的世界性技術難題。2006年11月22日,由河南中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聯合承擔的“鋁電解系列不停電停開槽技術”項目通過專家鑒定。
研制成功15000 噸水壓機。2006年12月30日,世界最大、最先進的15000噸水壓機熱負荷試車成功,標志著我國已具備自主生產高端大型鍛造機械的能力。
2006年中國重大工程進展包括:“大洋一號”環球科考結束;秦山二期核電站通過驗收;三峽大壩建成;中哈石油管道開始對我國輸油;青藏鐵路全線通車;曹妃甸5000萬噸煤炭裝卸碼頭正式開工;最大跨國電力聯網工程投產送電;黃驊港二期工程通過驗收;奧運場館建設工程進展順利;“高性能寬帶信息網”示范工程通過驗收。 |